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在內港的街道上不難發現一些舊建築,包括一些為數不多的「騎樓」。百多年前的內港沿岸上,舊式碼頭與騎樓建築形成一道風景,盛載昔日內港繁華的景象。不過,近年內港的騎樓一楝楝地拆卸,過去的騎樓歲月正一步⋯
澳門每年產生近七千噸電子廢物,隨著電器和電子設備日益普及,電子廢物只會愈來愈多。電子垃圾,包括了被廢棄不用的電器和電子產品。電子廢棄物在焚化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污染;並產生大量飛灰⋯
在一個下雨的黃昏,只見孔慶輝(孔子)這本地首位入圍金馬獎的年輕導演撐着傘,一身素色便服,載着文青圓框眼鏡,分享着自己的劇場與電影人生。到訪問結束時,他突然補充道:「其實金馬奬入圍真的沒甚麼。」⋯
新《預算綱要法》法案日前在立法會獲一般性通過,雖然社會強烈要求重大項目應交立法會審議或辯論,及增加事前的監督,但政府只當耳邊風。法案被坊間批評是換湯不換用,對於政府濫用公帑,公共工程嚴重超支延誤⋯
立法會全體大會審議《預算綱要法》草案,列席會議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引介法案時表示,《預算綱要法》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提高預算透明度、訂定更嚴謹的跨年度開支預算規範、訂定「備用撥款」的款額上限、訂⋯
街頭藝術在澳門可謂空間甚為受限。現時各類活動如要在公共地方進行,必先向民署申請,活動的形式亦受《公共地方總規章》規管。本來公共空間人人有份,要經程序申請,聲量、規模受規管無可厚非,唯一些街頭藝術⋯
在石排灣業興大廈內,平日居民只是擦肩而過的廣場中,這天出現了一個鋼琴。一班小朋友瞬間聚於琴前,多雙小手在鍵盤上雀躍飛舞,空前熱鬧的琴音一下子傳遍屋苑之中。 「我們想過很多放置鋼琴的地方,現在選了⋯
(新中圖的前世今生:新中央圖書館方案經歷十年,近日政府公佈「造價九億」後再次備受關注。坊間質疑花費九億公帑是否物有所值,現時的黑盒劇場、藝文空間能否得保;有城規會委員亦直指政府方案以十年前的資料⋯
一句「造價九億」,新中圖方案即引來一遍嘩然,文化局立時頻頻解畫推銷,努力與公眾對話,且承諾保留劇場展覽空間、舊法院及司警局立面、廊道及樓梯,並限高海拔53米等。新中圖佔地三萬三千平方米,面積相當⋯
選址並不理想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出席《論盡》舉辦的「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時表示,舊法院的選址並不理想,首先舊法院是古蹟,要再利用建造的難度高;再者地處舊城區當中,交通壓力大,又有高度限⋯
作為劇場工作者,十分尷尬,近年政府公共工程、活動連連超支、物非所值,同時對待歷史建築的暴力手段,都積下不少民怨,於是文化局九億新中圖消息一出,便很難有比較理性的討論,而且在「文化藝術」等同「亂花⋯
最近,圍繞新中央圖書館選址、預算和設計方案的爭議不斷,官方(文化局)及民間組織(論盡媒體)亦先後就其選址南灣舊法院大樓的方案舉行介紹會及公眾座談。新中圖將選址南灣舊法院的決定看來已經勢在必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