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本地生育率屢見新低。在立法會議程上、在新聞報道中,不乏出現有關少子化的討論。婦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黃潔貞等人,多次提倡當局應改善家庭友善政策、提升產假等有利生育措施,從根本上助力年青群體組織家庭,減輕財務及住屋壓力。另一方面,本地醫療資源長期不足,亦讓部分有生育意願的家庭卻步。近期,社會工作局推出一條題為「生兒育女 倍添幸福」的宣傳短片,惟內容未見深度,只以小朋友「可愛」為賣點,盲目鼓勵年輕人生育,掀起一股討論風潮。不少言論均藉機大吐苦水──社會及經濟狀況未見轉好,談何生育。即使想生,亦是無能為力。
「幾時結婚?」人過廿五歲一定經常被問起。 唉,那要如何?人又無,錢又無,又未必有拖拍。近十多年,小城生活成本高企,在澳青年瞻前顧後,無論生活、心靈都只得自己一人獨撐。工作隨時被炒魷,你未必可大聲⋯
結婚生育可能需要一股衝動、一剎那的歡愉,也可能需要千萬種理由。無論做或不做,沒有一個既定的答案。幾位澳門人將分享他們在婚姻和成家等問題上所做的抉擇,以及獲得幸福和快樂的多個面向。重要的是,你有得⋯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們有幸在人生路上遇到摯愛一半,決定攜手步入婚姻,一天天建構屬於自己的家庭生活。對他們而言,下一步計劃迎接新生命,似乎也是自然的事。想像自己成為一對盡責的父母,實踐對下⋯
自二〇一四至去年,本澳生育率一直下跌,去年更創新低。在過去十年,本地生育率由 11.8‰跌至去年(二〇二三)5.5‰,去年全年錄得3,712名新生兒。 然而,本澳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近年仍⋯
一個多月前,社會工作局一段題為「生兒育女 倍添幸福」的宣傳片,曾在社交媒體上掀起強烈波瀾。片中,一對夫妻╱情侶偶遇朋友一家四口,閒談幾句後雙方開始感嘆朋友小孩「好得意」;再一輪短促但語意相似的對⋯
「我大概就不會生孩子了,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之下。」朋友說。這可能是認真的,也可能不過是隨便答話。你不打算生又好,像我生過孩子了亦好,反正命運夠好的話,誰不先死,我們將來有望竟然夠長命,還是都待在護⋯
現年六十九歲的前馬會攝影師陳麗容(容姐),從1970年代就與攝影結緣。她原本是業餘模特兒,後來越來越熱衷於攝影。 一講起自己所愛的馬匹拍攝,容姐便要憶述與前馬會的因緣。於1993年,容姐應其先生⋯
2024年5月20日,行政長官賀一誠透露2023年博彩業佔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比例為36.2%,已扭轉「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情況。《新華澳報》的報導是這樣描述的: 「賀一誠稱,政府提出的經濟適度多元⋯
澳門有多少種生活?在紙醉金迷的賭場中奢侈的狂歡?在紅塵滾滾中街頭本地人平實可愛的日常?還是在異國他鄉工作的人們夾縫中自我構建出來的小小世界? 大目標與小目標 認識來自印尼的Aswelda時,她年⋯
六月為同志驕傲月,期間本澳劇團零距離合作社(下稱「零距離」)與關注性別權益的團體「LGBT in Macau」合作,以LGBTQ+群體的愛情故事為題舉行「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演出(下稱「揪心⋯
今年六月的同志驕傲月有劇團零距離合作社(下稱「零距離」)以LGBTQ+為題,舉辦「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下稱揪心),而其中一個發起人便是本地關注性別權益團體「LGBT in Macau」的版⋯
本澳劇團零距離合作社(下稱「零距離」)與「LGBT in Macau」、「澳門跨性別互助社群」於六月合辦「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下稱「揪心」)。對參與演出的四名演員而言,與LGBTQ+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