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全民返工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亦是為勞動階層爭取權益的歷史而設的紀念日,在澳門是強制假期外,更是呼籲人們關注自身的勞動價值、檢視本澳勞動權益以及福利的好時機。疫後復常逾一年多,究竟本澳打工仔的勞動狀況是在改善,或變得更差?往年五一,本澳街頭皆可見工人和勞動團體上街遊行表達訴求,惟自疫情三年開始漸見式微。疫情期間,本澳失業問題嚴峻,在疫後經濟復甦之際,本澳居民在就業方面又是否已漸漸變好?或只是表面現象?

本澳不少「車手」專職或炒散送外賣。
澳門的打工仔 你還好嗎?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11006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亦是為勞動階層爭取權益的歷史而設的紀念日,在澳門是強制假期外,更是呼籲人們關注自身的勞動價值、檢視本澳勞動權益以及福利的好時機。疫後復常逾一年多,究竟本澳打工仔的勞動狀況是⋯

打工仔求存實錄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1005

疫後復常一年多,本地居民失業率從高峰期的5.5%回落至近期的2.7%,這是否意味著勞動市場的一切問題已迎刃而解?還是有更多深層次的矛盾尚待解決?四位曾在或正在澳門工作的本地及外地僱員將分享其打工⋯

胡逸田在澳土生土長,期望日後可投入專業成為心理治療師。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北上或留澳工作  澳門青年的抉擇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1004

分別在澳及內地就讀的大學生胡逸田、廖浩翰,對職涯各有看法,也可從中看出澳門新一代學生求職趨勢。在澳就讀心理系的胡逸田希望日後可在澳門穩定發展事業,而在北京就讀資訊科系的廖浩翰,則看好內地市場為自⋯

皇朝一帶的賭場與典押鋪。
一名八十後的故事──點解澳門人要放低身段?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1003

現年四十三歲的阿雄(化名)是一名自僱人士,惟目前場所未能如常營業,收入極不穩定。雖經已從一戶通寄出數十份履歷找工作,但暫時連面試機會都未有。正在大學讀社工夜間學位課程的他,曾是一名出街都袋著十多⋯

工業大廈內的工作人員。
「人才」新世紀 澳門將迎接怎樣的人才輸入?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1002

從由去年(二〇二三)七月一日起《人才引進制度》生效,至今第一輪申請來澳人才的審批進程正如火如荼,當局表示,第二輪申請即將在年中落實。從人才發展委員會(下稱人才委)網頁公佈之第二輪申請建議修改內容⋯

於二〇二二年,路環一建築地盤工作的內地工人在被解僱後,聚集何賢公園過夜,要求中聯辦關注,爭取合理賠償。
保障僱員權益不能僅靠口號 做好外僱規管免政策被濫用 2024年05月26日|文:阮玉笑|https://aamacau.com/?p=111001

澳門有關外僱輸入的規定最早見於第12/GM/88號批示和第49/GM/88號批示。但早於一九八八年本澳就已有「合同勞工」的輸入。一九八四年,為解決勞工不足的問題,澳葡當局決定有限度批准內地的勞工⋯

吳國昌認為,澳門現時除了博彩業、公務員外,其他行業越來越艱難,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本地人求職、晉升已面臨多重壓力 吳國昌:人才引進或加劇競爭 中高層更甚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9

各地求才若渴,澳門亦不例外。目前特區政府正計劃展開第二階段《人才引進計劃》,預計首階段超過四百宗申請將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雖然政府不斷地強調人才引進的宏旨是促進本澳產業多元發展,但到底該規劃⋯

本澳一度曾有不少活躍的勞工團體,惟逐漸消聲匿跡,而近期較多向政府遞信反映勞動議題便是澳門人民力量。
增勞權、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 配合「1+4」產業發展 李靜儀促清晰人才培養政策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1000

本澳雖小,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本澳今年首季就業人口為37.11萬人,其中期末的外僱人數為179,469人。然而,保障就業人口權益,尤其本地人的發展空間,必為本澳社會的重要議題。已任議員逾十年、工聯副⋯

《Galapagos-Macau》劇照。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談論氣候變化的劇場,由少年們來創作──滾動傀儡談Galapagos計劃 2024年05月2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110998

被主題和形式所吸引,無論如何筆者也抽出時間去路環觀看這一齣名為《Galapagos-Macau》的沉浸式演出。這齣由劇團滾動傀儡(Rolling Puppet )製作的另類劇場,在客商街一座有些⋯

立法會質詢大會。
立法會到底是否垃圾會?來自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啓示 2024年05月26日|文:房間裏的人(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10997

2018年10月26日,澳門立法議員蘇嘉豪在議程前發言中批評,官委議員制度助長立法會成為澳門市民口中的「垃圾會」,隨即引發建制議員和時任立法會主席、現任特首賀一誠的批評,史稱「澳門垃圾會事件」⋯

一次意外令阿萱負債纍纍,欲哭無淚。
阿萱回家了,帶著十三口鋼釘和一身債 2024年05月26日|文:藍南|https://aamacau.com/?p=110996

5月12日,母親節,下午一場滂沱大雨令天空變了色,晝夜難分,澳門氣象局在下午4點22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大雨打在柏油路、車頂和簷篷上發出巨響,行人衣衫盡濕,手執康乃馨的人們只能瑟縮街角躲避,等雨⋯

袁一豪受訪時提到,「他們用一對手去創造了自己的未來,用手去創造了澳門的輝煌,也用手去守住了覺得應要守住的事物。現在我們還可否用自己一雙手去掌握命運?」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故事】回憶往事 思考今天──《夢迴.益隆》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5

昔日的益隆是一個炮竹廠,今日的益隆是公共休憩空間,一個由博企負責活化的片區。時光的流逝,空間的轉變,今天回望往事,也是在思考當下的澳門。「我會以一個利用歷史的角度,放到觀眾面前,令我們看到這段歷⋯

土生土語話劇多年來一直以幽默方式,笑談澳門大小事。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澳門故事】多少澳門事 盡付笑談中──土生土語話劇《不日之星》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4

土生土語話劇團踏入第三十一年,今年繼續在藝術節的舞台上,以創作笑談澳門大小事。「今年不一定只是土生葡人的故事,裡面有些地方也是一般市民的小小心聲。其實不用我們演,澳門講場都有這些聲音,不過我們以⋯

導演佐川大輔介紹,Theatre Moments 一直喜歡用極簡的設計,希望能讓觀眾有更多想象空間。膠膜的靈感來自於疫情期間要將人隔開,防止病毒傳播。相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改編名著】二百年後,《科學/怪人》如何對應今天?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3

只見台上的演員屢屢拉開一筒筒膠膜⋯⋯雖然透明,但也是一種隔膜。由本地藝團演戲空間與日本藝團Theatre Moments合作帶來的作品《科學/怪人》,以類似的意象展現出科學家與怪物之間的互不理解⋯

《病歷編號:XXXX》改編自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改編名著】人言可畏無分地域時空──《病歷編號:XXXX》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2

一個內向靦腆的少年一夜間刺瞎了多匹馬⋯⋯如此駭人的聽聞,激發了英國劇作家Peter Shaffer於一九七三年創作出劇本《馬》。作品曾榮獲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Tony Award中的最佳話劇,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