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澳門半島景色。
二十五年來 澳門人在夾縫中見證不動聲息的改變席捲全城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93

踏入十二月,聽說澳門人會很忙碌。 小城出現一輪疊一輪的喜慶活動,每每都與「慶回歸」有關。不論是畫個畫、拍個短片、寫首詩,吃一頓飯、唱兩首曲也好。不少澳門人都身處某些社團、街坊會、各種職業聯會等等⋯

澳洲煙花。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遠漂澳人 你還好嗎?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89

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去。作為一座移民城市,澳門在回歸前後每年都吸收一定數量的境外人口,尤其是來自內地的居民,新任特首岑浩輝及多位政府官員也是多年前從內地移居到澳門的代表。在「新移民⋯

左起張永春、戴建業、黃少澤、柯嵐及譚偉文。相片來源:新聞局
岑班子就任記 國家發展大局下的澳門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88

生活在澳門,相信近年不少市民常聽到與本澳未來發展有關的說法,莫過於是本地要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正當澳門走向「一國兩制」的下半場時,下任特首岑浩輝又高調為澳門設定另一項國家級任務:澳⋯

新聞自由。資料相片
風雨中抱緊新聞自由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90

「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到今年剛好過一半,澳門亦迎來由岑浩輝領導的第六屆特區政府班子。自回歸至今,政治大氣候迭變,本地的新聞編採自由漸見收窄,不少新聞工作者在各方壓力下工作亦變得意興闌珊,即使再⋯

二〇二〇年,特區政府向城規會介紹總體規劃草案。相片來源:土地工務局
Shall we talk?在城市規劃的資訊縫隙下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87

城市規劃,在澳門回歸二十五年來一直都受到社會關注。其中原因不難理解。首先是回歸後,基於《基本法》「澳人治澳」的原則,本地人成為治澳的主要力量;第二,澳門在回歸初期得益於賭權開放和國內經濟發展,憑⋯

往年「五一」均有不同團體發起爭取勞動權益的遊行。資料相片
工運成絕響?從街頭爭勞權到消聲匿跡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86

被社會及工會認為是「無牙老虎」的《工會法》將於明年三月正式生效,多年呼聲是否只換來一紙空文?博彩業警告信滿天飛,建築業黑工問題禁而不絕,年輕人就業機會受擠壓,勞工權益現況實際是如何?在遊行集會受⋯

回歸前澳門的巴士車型以小巴為主,新褔利於1997年引進德國平治雙門小巴,車身在英國進行組裝,其總載客量達49人,成為全澳載客量最大的小型巴士。由於該車未符合新巴士服務模式的環保要求,該車於2011年提早退役。
澳門越發達 巴士越難搭 2024年12月17日|文:Simon Lao|https://aamacau.com/?p=116385

回歸以來,澳門人均GDP榮登上世界前列,而巴士服務跟不上發展步伐。市民在平日繁忙時間搭巴士已經困難,在早前的國慶節更雪上加霜,候車乘客迫爆多個巴士站頭,甚至有氹仔居民捨棄巴士,決定使用嘉樂庇大橋⋯

圖1.官方英文新聞使用Macao 和Macau 的趨勢(2001-2016)。資料來源:整理自原文大一嚟就超
澳門人,何時用Macao、何時用Macau? 2024年12月17日|文:Jasper(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16384

兩年前我們介紹過一篇討論澳門葡語和英語普及性的研究,為了吸引讀者,文章引用了Google Trend 的搜索數據,表明在全球範圍,Macau 這個葡語拼法要比英語拼法的Macao 更普及。 葡語⋯

三屆亞殘運帶來不一樣的視野 林愛敏:樂觀應對困境 2024年12月17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16383

在澳門,不少運動員一直努力追逐理想。然而,本澳的殘疾運動員,難得在近年取到奬金及「同工同酬」對待後,仍要面對資源被削減的局面。只有一個僅容得下一張球桌的辦公室、沒有教練亦沒有太多支援,殘疾人士如⋯

位於氹仔北安碼頭的出入境事務大樓。相片來源:治安警察局
Yini被騙記 2024年12月17日|文:妖怪|https://aamacau.com/?p=116382

幸運午後 炎熱夏天的午後,在路上被一位印尼姐姐攔住,問我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如何前往。因為語言不太通,很難跟她講清楚路線,索性直接表示可以帶她去。聽到我建議後,她看起來很高興,終於不用在把人曬到暈⋯

Sam在設計網站照片時,會有自己的巧思,它們的主調皆是灰色及白色。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品牌設計師是怎樣煉成的──專訪品牌設計顧問王鄉誠 2024年1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6381

走到街上,你是否曾駐足於琳瑯滿目的店鋪招牌前,好奇那些獨具匠心的Logo是如何誕生的?品牌設計,遠不止於一個圖案或字體,它蘊含著深刻的思考、精密的規劃和無數次的打磨。 品牌設計顧問王鄉誠(S⋯

到新聞現場採訪、記錄,是記者的日常工作。
以理想撐起新聞自由? 2024年11月25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15831

新聞局網站有一段描述傳媒生態的文字: 「澳門是一個享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地區。澳門地方雖然細小,但傳媒事業頗為發達。」 略去一段宣揚政府如何重視傳媒健康發展、及時傳達施政資訊的正面內⋯

候任特首岑浩輝在競選期時落區視察,不少記者聞風而至,惟其競選辦卻神神秘秘,只向部分媒體透露行程。
媒體環境每況愈下 甄慶悅促新一屆政府恢復與媒體良性互動 媒體亦要做好新聞報道 找回受眾 2024年11月2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5829

文明社會,媒體是重要角色,尤其新聞媒體更是重中之重。警醒社會就是傳媒的天職,故又有「社會醫生」之稱。不過,現時本地傳媒似是面臨「能醫不自醫」的困境。 近年來,本地媒體環境日漸轉壞,已是有目共睹⋯

二〇一四年,有市民在直播時事節目《澳門論壇》的現場默站。圖片來源:蘇嘉豪Facebook
新聞值得嗎? 澳門新聞自由倒退 十年事件簿 2024年11月2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5828

二〇二四已近尾聲。上(十)月中,澳門完成重磅的政治活動——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一公佈唯一候選人岑浩輝當選特首後,印刷明麗的「號外」四散派發。但是,在漂亮主流的新聞版面下,媒體在採訪整場特首選舉所⋯

May表示,遙望未來廿五年,即使澳門社會看起來歌舞昇平,政府和公眾的距離或只會愈來愈遠。圖片來源:Libre Leung@Unsplash
新聞作為志業——意味著什麼? 跨世代記者經驗談 2024年11月2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5827

記者是一項低調的職業。除了常在電視台新聞節目作主持或報道的記者必須出鏡之外,記者的身影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有時像個「忍者」,多數四處到記者招待會或突發事件現場做採訪、記錄現場,或者走訪社會上各個⋯

莫麗明曾任職的《華僑報》成立於一九三七年,是本地歷史悠久的報社。
前資深傳媒人莫麗明:新聞工作者應不卑不亢 2024年11月25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5826

回看回歸前的新聞工作環境,前資深傳媒工作者、澳門大學傳播系前講師莫麗明就指,過往葡殖時代曾見報業「百花齊放」。「我在八十至九十年代做記者時覺得是很好的,由於葡國統治底下政治環境較寛鬆,講求歐洲方⋯

一名學生站在議事亭前地。圖片來源:Carina Cheng@Unsplash
防民之心不可有 納言之德不可無 2024年11月25日|文:錢仲陽|https://aamacau.com/?p=115825

一切由秦李斯與唐魏徵 的諍言說起 戰國七雄爭霸時代,秦王嬴政登位,重用來自楚國的李斯。可是,由於一名從韓國來的水利工程師鄭國被揭發是間諜,引起秦宗室及大臣們議論紛紛,均建議秦王把外國來的客卿通通⋯

今年八月二十九日,《立場》案裁決日。圖片來源:Hoben7599@維基百科
《立場》煽動案落幕之後 前員工、記者林彥邦憶述「立場精神」 2024年11月25日|文:記者陳語翊|https://aamacau.com/?p=115824

香港與澳門僅一海之隔,兩地的政治風波不時造成彼岸迴響。在《國安法》落地後四年,香港市民的言論自由逐步滑落,其中首次有新聞媒體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審訊歷時兩年,兩名《立場新聞》高層被未審先⋯

2000年至2021年博彩相關的抗議趨勢。圖片來源:研究原文
具民意的野蠻擴張?澳門博彩業與抗議的研究 2024年11月25日|文:Jasper (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115823

近年討論澳門博彩業發展似乎存在矛盾,一方面疫情過後社會認同澳門單靠賭業是過於脆弱;但同時大眾似乎又害怕「水清則無魚」,認為打壓賭業過猛將傷及根本利益。是以當候任特首在競選時說出賭業曾「野蠻擴張⋯

Long Beach留著漂流木,遊客將它們搭建成一座座的木屋。
旅行加拿大的綠色觀察(自然教育篇) 2024年11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115822

上一期的「綠色生活」介紹了加拿大(主要是溫哥華市)精細的日常分類回收,並且發現環境的教育滲透在各種分類指引裡。除此之外,筆者也十分留意各處公共空間的自然教育活動,並嘗試報名參加親自體驗。先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