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位於新橋與沙梨頭交界,渡船街、大興街與石街的交接處,供奉著橋頭土地公,上面的對聯刻寫著「土能生白玉 地下出黃金」。自古以來,人類對土地充滿想像。在人們開始耕種之前,土地已自行長出可以養活人類的食⋯
演出從波蘭詩人辛波絲卡作品的詩意,結合場地超過一百二十年歷史的何東圖書館之歷史感,加插了澳門近來所發生之事的朗讀,使得是次演出,除了介紹辛波絲卡的作品,以及學員在工作坊後,文學與劇場的結合成果⋯
今屆《澳門製造》的劇情片,我只看了如下幾部《勝之道》、《惜花戀巷》、《2049》、《上膛》、《超越3分線》、《青洲山上》、《兩個葬禮一套電影》,另外,本文亦將藉此機會講一講《㾗跡》。 對我來⋯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已經進行到第五屆,今年的主題是「三種辛波絲卡」,為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作品做出多種演繹。 在六月二十八日於何東圖書館的講座「何以演詩?可以演詩?——辛波絲卡以外的波蘭詩與劇場」,主⋯
Akram Khan 重溯自己與家鄉連結的方法是跳一場舞。 在<Desh>這個作品裡,他以最誠懇的身體,貼近土地,重新探索孟加拉這個既模糊陌生又無比親近的原初之地,同時也誠實地面對了自己與父親長⋯
原來一個男人在澳門截的士比較容易。一個看似腰纏萬貫準備入賭場搏殺的中年婦人也可以。一家大細就免問了。因為乘客到賭場、桑拿尋歡作樂,的士司機可以分佣。這是朋友告訴我的。一個城市的傾頹,已經滲入如此⋯
5月30日,我又再次飛了,這次是和一大伙港澳獨立電影人一起飛到日本大阪,出席一個由影意志(澳門)、Planet Plus One(日本)和 Cinema Drifters (日本)主辦的「澳門獨⋯
藝術節前的導賞演講,請來鴻鴻主講Robert Lepage的《安徒生計劃》。說實話,我聽得七零八落。只記得白化病,太陽劇團,做過電影,有一個好多小時的作品。老實說,一兩個小時去從零開始了解一個人⋯
舞台前懸著一輪時鐘與現實一起走,舞台內又幾次出沒時鐘走著戲劇裡的時間。導演在節目單上寫著:「世界變成了一個對時間麻木的年代,一年好像已經是十年了……」。是的,十年前我在台北看過林奕華導演、劉若英⋯
私下忖度,也許時間才是這部戲的主角。舞台前方,一個大鐘垂掛其上,那並非道具,而更像是故事的見證者。任由台上歌聲舞影,他總不為所動,緊守着那一分一秒,俯視眾生,冷眼世情,觀眾偶而分神往那裡瞟一眼⋯
印象中關於澳門海洋的戲劇作品並不多,專門說給孩子聽的海洋故事還是頭一次。 兒童偶劇《石頭雨.海之歌》講述主角「牛牛」對海洋的求知及幻想:與花岡岩對話、聽貝殼訴說著古老的「精衛填海」傳說、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