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懷著好奇的心態參加了一場分享會,在老房子的閣樓裡,和一些人,聊生老病死,談媒體責任,像海綿一樣吸收著不同的想法,震驚於他們奇幻的思維角度,在秋夜的涼風中,暗黃的燈光,溫暖著我戰戰兢兢的心,也鼓動⋯
敲打鍵盤當下,這場兩個月前的研討會亦已成為歷史。歷史究竟有何作用?除了催迫此刻的我必須依約交篇觀察稿,我也被另一道來自過去的眺望目光捕捉。那是研討會前的「為劇團編一本歷史書」工作坊,「老房子」麵⋯
看到書名時不禁笑出來:這也有點太誇張了吧?!一個人的離世尤其對所愛的人來說,怎麼可能是「可喜可賀」?!但捧書展讀即會明白,正是因為患者能在感到安心的地方,沒有痛苦地走完最後一程,而「遺族即使依然⋯
《奧利安娜》一劇要探討的議題非常多,包括教育體制、社會權力地位、性騷擾等議題。劇中最具爭議性的地方,就是教授John有否性騷擾女學生Carol,加上澳門適逢就性騷擾立法不久,選擇就性騷擾為戲劇想⋯
剛過去的十月底,陳曉蕾來澳談生死、說《大人》雜誌的創辦,也談及老年社會的議題,筆者聽了多場講座,心裡也被翻動起來。 這十多年,隨著家人的年紀老邁,雖無常,生死卻也有時,照護、患病、死亡等問題接踵⋯
「在我看來,現時很多人希望將舊建築的內部改頭換面,變成完全現代化設計,但我們不能這樣。我們需要討論。建築的內部間格有其故事,設計可以改動,但都需要經過討論,不能只留一樣,其餘的就全部拆毀,這樣建⋯
生於任何一個年代,都該有那個年代的機遇。那些機緣巧合下的機遇,對任何人的事業、生活環境,擴展至族群、團體、政黨、甚至是夢想,若要歸類這些過程或是結果,皆可以是黃金機會,也可是任何命題「XX」最黑⋯
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 尹真:接下來講傳統轉譯,在傳統跨界的轉譯,從源頭到重新出來的作品中間,走過了什麼樣的路,玉鳳比我一定更常遇到這種當代(轉譯)的邀約,我自己在面對這種邀約的時候心中很多困惑⋯
對談人:鄭尹真、鍾玉鳯 緣起 鍾適芳(大大樹音樂圖像製作人):大家晚安,謝謝大家參加今天晚上的對談,我是大大樹音樂的鍾適芳。玉鳳這張專輯《擺》,緣起是2005年,我跟玉鳳、林生祥一起在歐洲巡迴⋯
曾參與2014年澳門電音合輯《MOWAVE : SOUNDSCAPE》,並於2015年移居倫敦的澳門電子音樂人SCORPIO-L,自2016年推出EP《Phantasmagoria》後,已有兩年⋯
前文提到中國電影市場井噴式發展與中國電影理論之間的漸行漸遠,來源於以下文章中的第九點(這篇文章可說是近兩年被引用得最多的評論文章之一。) 「電影觀念的滯後性在理論學界還表現為另一種情形,就是完全⋯
在中國電影學派的歷史脈絡上,部分學者的論點認為三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並認為當時已經擁有成熟的、具民族特色的表述體系,只是後來坎坷的歷史發展打斷了這個「中國自己的電影」繼續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