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有一個家庭的兒子很怕媽媽會不回來。這些故事常發生。她們可能本身有屋企,來澳門後,她丈夫有外遇。她在澳門,因為離開太久,在澳門又有外遇。這些故事在外勞界常聽到。所以小朋友會擔心這方面,擔心媽媽不⋯
五月,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又開鑼了。近幾年藝術節的票房中,本地演出都是一枝獨秀,常一開賣就率先爆滿,多要加場以餉觀眾。而作為今年藝術節其中一個本地演出《洄游》,是有關澳門印尼移工的紀錄劇場,演員也由⋯
話說最近中興通訊(ZTE)被美國制裁。據講原因之一是要懲罰中興屢將美方限制出口的產品和科技,售予伊朗、北韓等被實施禁運的國家。 根據CIA的The World Fact book,伊朗的第一大出⋯
不經不覺,用左手上肢透析已經好幾年時間,自2015年因靜脈的回血位置出了狀況,要緊急趕回香港瑪麗醫院做「通波仔」及放入支架以擴張靜脈的血管方便日後透析之後,基本上這幾年沒出現任何堵塞,算是平穩過⋯
「於是我把那沒用的張無忌一手推給心狠手辣的趙敏,然後瀟灑轉身,邁步開展我精彩的波斯之行……」 如果我是《倚天屠龍記》的小昭,我的波斯遊記大約會這樣開始。但實情是,我身處的世界並非元朝的明教,而是⋯
早前,學生的寫作考試,題目就是〈成長伴侶〉。在監堂的安靜時刻,我也想想屬於自己的成長伴侶。 時間,讓某些人進入我的生命,停留了一下子,便離開。停留,離開;離開,停留。不論是光亮絢麗,還是黑白灰沉⋯
還差一刻鐘晚上八點,外面路上是回家的身影。 每次走彎曲的路上山,路很靜,兩邊有樹,把山下的世界暫時遮蔽起來,馬路的名字透露了過去,這裡從是就是海邊。 在夜半時分下山,會看見山邊坐了很多狗。他們一⋯
「如果你死掉變成星星 我不會變成另一顆星星 我會變成流星 這樣才能碰到妳。」 螞蟻的一生 有足夠的時間去尋問世界之大嗎? 蝴蝶 記不記得毛毛蟲心中有過的質問? 活著 最初的疑問 從來就無關生存⋯
春節過後,天氣驟暖還寒,一時回冷,一時濃霧蓋天,如此忽暖忽冷,導致不少市民在不穩定氣候下患上感冒。對我來說,感冒並非好事,但多年來我拒絕在流感高峰期前後接受疫苗注射,一來不清楚注射反應如何,既然⋯
毛毛雨越下越厚,即使傘撐起來,母女倆的長髮都被濕氣沾透了。氣溫急劇下降,現在已經是晚上十點,只有攝氏六度。 母狗早就和牠的小狗兒們卷縮在大廈鐵閘裏邊躲避著寒風。女孩甩開了媽媽的手,衝過雨水走向狗⋯
很想做一個調查,到底現在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誰沒有信用咭/ 提款咭?同時,誰沒有用過電話/網上理財服務?當大家以為這一切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時,但就是有一群懂得用電腦,很需要網上消費,而且未必方便到⋯
今年農曆新年前夕,透析室護士突然問我:「這個月底開始暫時把你調去第三班(意指由下午改為傍晚時分才回醫院透析)沒什麼意見吧?」正當我內心琢磨:「這是什麼回事?」時,說到底我和醫護們在腎室共處近四年⋯
在剛過去的一月,筆者聯同一眾香港藝評人前往澳門參與「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本屆藝穗節以「尋寶」為題,旨在引領大眾尋找城市間的寶物,發掘人與人互動中被忽略的價值。當中的演出主要以體驗式劇場(⋯
剛過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多個坊會隆重慶祝。話說土地信俗於2017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亦將承辦2020的國際性土地節慶活動「世界大伯公節」。但另邊廂,當石排灣居民表示想要有個土地公時⋯
在《她們的征途》一書封面上,用了「直擊、迂迴與衝撞」來形容書中數位女性在中國所持續進行的公民行動,無疑是貼切非常的。 「NGO非政府組織」在中國雖已有數十年的發展,但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監管和限制⋯
老師,真是一份很繁重的工作,工作量的龐大,確實是外人沒法理解的。 故,在工作中,我總分好輕重緩急。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有三件事,一是處理突如其來發生或呈交的事宜;二是批改作文;三就是備課。⋯
自從藝穗節(Fringe)一詞在1947年出現,用以指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外圍群聚的表演節目後,演出數量、題材、形式……統統⋯
1. 春天的時候,我總會在墳場迷路。 我曾經是記得那條路的,那年初春,我每隔七天就去陪墓。天未光的時候,就帶著祭品出門,和族友聚在灰燼前,飛起來的都是冷的螢火。剝開白煮蛋,把蛋殼灑在墳頭,好像就⋯
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以「尋寶」為策展主題,共策畫了二十三齣表演與相關活動,這其中包括了幾檔流動性、互動性性格強烈的表演。這一次的策畫裡頭,親疏距離不同的活動與展演在我眼裡恰可讓觀眾從傳統腳⋯
隨着科技進步、人類對環境保護的訴求愈來愈大,也因着人們對生活質素有所嚮往,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透過多年來的教育和推廣,依筆者所觀察,支持和採取環保行為的人的確有所增加,不過始終較難達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