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如果第一次來澳門又剛好在傍晚到埗,剛下飛機的你會看到什麼?從機場進入市區,當車子駛過友誼大橋,黑夜逐漸隱沒城市本身面貌,沿著海岸線,那些老舊的樓房早已被遮擋,燈塔的光也完全不是賭場酒店燈光的對手⋯
疫情在全球擴散,原定在今年5月舉行的澳門藝術節取消延期,10月的澳門國際音樂節自然亦不太樂觀了。嘗試從腦海中回味觀賞過的活動,望梅止渴一番,赫然發現一些當年的展覽、音樂表演、電影放映,即使放在⋯
由澳門昆蟲學會主辦的「城市自然挑戰賽2020」完滿結束並公告結果。居民於4月24日至27日期間,透過用相片觀察和紀錄家居、公園、郊外的動植物,短短三天合共有305種物種被發現和記錄,其中有1⋯
再準確點應說是Open Source。歐陽司長,這樣有較易聽得懂嗎? 歐陽司長,我想電腦工程系畢業的你,大約知道甚麼是Open Source Software(開放原始碼軟體)。那是一個理念,一⋯
今年施政報告文化領域與體育領域的介紹竟被合併為一,是多麼令人摸不着頭腦。從一句「積極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助力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看來,也不見得到新一屆政府的文⋯
從本月開始,澳門昆蟲學會將會每月寫一篇文章,來介紹澳門本地的昆蟲物種。學會會長、澳門細蟻等多個本地物種的發現者梁志文先生,希望文章可以和讀者討論「如何和昆蟲共處?人類因食用和傷害野生動物而令新冠⋯
前言︰來自日本的佐川大輔和他的Theatre Moments近年來在澳門的劇場演出非常活躍。從2013年澳門藝穗節《快樂王子》算起,七年間,幾乎每年都會帶作品來澳門。2019年還給澳門帶來《馬克⋯
社交閉關已經踏入第七十日,聽說有朋友已經習慣了不見人、不出街,並過著凡事網購度日的「穴居生活」;也聽到有家長跟小朋友六十日沒踏出過家門的驚人「紀錄」。可能筆者在這世代的適應力還是比較有限,對於這⋯
戲劇界人士日前召開「抗疫集戲——戲劇工作者集思會」,逾四十名戲劇工作者參加,會上通過向政府提出五點緊急措施,以及多項針對文化、教育政策之中、長期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連月來演出場館關閉,學校⋯
市政署由2019年11月開始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修復路環步行徑約5公頃面積的山林,並計劃種植約5千株樹苗。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留意到,黑沙水庫和九澳步行徑一帶的山林有大片樹木被清除,加⋯
就像部分意大利人寧願餓死也不要吃有波蘿的pizza,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傳統,覺得不能接受,正如在港澳地區的叉雞飯上淋上朱古力醬,我們也很難接受。同樣地,以自我身份在公共領域裡公開討論自己的想法⋯
新型肺炎持續下,本澳多個行業皆受影響,一班文創工作者亦如是。疫情期間,學校停課、中心的興趣課程與所有藝文活動皆全面停頓。一班文創工作者在網上組成「澳門文創產業復甦及發展關注組」,並提出十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