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專頁「隔籬係異鄉」由一位本地青年石仔路(化名)經營,社群內容主打討論文化與政治的社論文章,亦自我定位為「為時代作不嬉笑怒罵、不冷嘲熱諷的書寫」。2020年起,數年間石仔路定期產出⋯
社文司一方面企硬要拆「吳陳比武」舊址的新花園泳池,引起社會爭議不休; 另一方面卻又豪花2,000萬打造「武林群英會」重演「吳陳比武」,亦惹來劣評如潮。公民力量會長林玉鳳認為,政府做了一個十分危險⋯
記憶藏在哪﹖原來在一塊餅中。一咬,一直強忍的淚水立即缺堤,崩湧而出。 那是我小時候爺爺常買的加蛋餅。那時,剛退休的他常到紅街市買菜,也於是不時到桃花崗給我和姐姐買加蛋餅和金錢餅。在那個薯片和可樂⋯
在寧靜的加思欄花園上有一座圓柱形建築物,看似堡壘中的小塔樓,屹立在花圃草木間。粉紅的色調在綠意油油的花園中格外顯眼,使它成為這裡的地標。步近塔樓的大門,看到旁邊寫著「大戰將士花園1914 –⋯
因為上學的關係,我常常走在港澳兩城之間,我從沒有察覺我的身體已用上非習慣的速度,與兩個城市摩肩已過,只是日漸覺得,那些路上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以致我有時也無法辨認地方的特性,這種經歷不但來自景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小時候就覺得奇怪,皆因清明拜山從未使本人有任何「斷魂」的感覺。我幻想著:黑衫黑褲黑皮鞋,大黑超下一行清淚緩緩流下,劃過只化了淡妝的蒼白臉龐;手拿著鮮花一束在墓前哀⋯
在地創作(Site Specific)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主要的作品呈現方式,與直接在直島、豐島與犬島上建美術館的福武集團不相同,策展人北川富朗更強調藝術的在地意義,如同他所策劃的「越後妻有⋯
澳門人的故事不在城區的世遺建築,是在生活的社區! 準確點說,承載著過去世代生長在澳門的華人的集體文化記憶,聯繫著一代又一代大部份澳門華人生活點滴印記的,不是被列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上的本土葡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