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有部份智力、精神狀況較特殊或肢體障礙人士,會被安排到一些設有特殊教育課程的學校就讀。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融合生,以肢體傷健及聽障、視障人士較多,智力正常,學習內容跟正常課程,第二是小班⋯
自2015年9月開始試營運的戀愛電影館將於今天(30日)晚上開幕。 承辦營運的拍板公司負責人Rita及朱佑人接受《論盡》訪問時表示,希望電影館能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而除策展及舉辦工作坊外,電影館⋯
訪問緣於心中蘊釀已久的疑問:藝評可以教嗎?如果評論的重點在於批判,這種思維可以教嗎?有教科書嗎?於是請教澳門理工學院視覺藝術系講師陳美玉博士。「視覺藝術中的藝術評賞教學,不是老師全告訴學生這些那⋯
久仰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大名。第一次真身感受到其「江湖地位」則是在2012年香港的Art Hong Kong (Art Barsel前身),那是世界各地的著名畫⋯
2013年時,一條新聞令人眼前一亮:一位澳門年青人入選了有世界插畫奧斯卡之稱的「波隆那國際兒童插畫展」,每年皆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數百位插畫家參展,2013年的「波隆那」便吸引了3147名參加者,最⋯
這間位於媽閣街的畫廊十分好找,就在巴士站附近,一邊是整車的車房,另一邊是茶餐廳,夾在中間的畫廊與這個老區也毫無違和感。 原來,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正是這個工作室/畫廊想做的事。現在正進行的展覽⋯
此處列出了回歸以來,在施政報告中曾提及過將會出現的藝文空間。但不知為何藝文空間竟也如輕軌般,工程漫漫無盡期,等了一年又一年。而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這些空間即使終於落成啟用了,也未必能舒解民間需求⋯
「戲劇農莊」被迫遷、「自家劇場」結束、舊法院將要改建成新中央圖書館……澳門的表演劇場空間日漸減少,只剩下文化中心等少量地方,而當中不論設施或空間的狀態、分佈等都未能滿足澳門劇界發展及市民的文化需⋯
澳門的視覺藝術空間一直都很缺乏,官方場地除了回歸時啟用的藝術博物館和2003年啟用的塔石藝文館外,近年增加的就只有舊法院地面一層改為臨時展覽廳,使用率是十分高的。然後就要數到官辦民營的牛房倉庫了⋯
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尋找有獨特性的題材似乎是創作離不開的條件,而一個有著自身歷史和生活年輪的社區,本身就是一個獨特題材,同時也是一個載體,成為澳門環境演出的最好場域。而老社區的保育也不是只有歷史講⋯
街頭藝術在澳門可謂空間甚為受限。現時各類活動如要在公共地方進行,必先向民署申請,活動的形式亦受《公共地方總規章》規管。本來公共空間人人有份,要經程序申請,聲量、規模受規管無可厚非,唯一些街頭藝術⋯
在石排灣業興大廈內,平日居民只是擦肩而過的廣場中,這天出現了一個鋼琴。一班小朋友瞬間聚於琴前,多雙小手在鍵盤上雀躍飛舞,空前熱鬧的琴音一下子傳遍屋苑之中。 「我們想過很多放置鋼琴的地方,現在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