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藝穗節
《生之葬禮》(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2017 澳門藝穗地名書:給下一個城市文化的十年備忘錄(上) 2017年02月8日|文:林正尉(「第十六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37594

這些人渡過河流跨過沙漠,並非僅僅為了買賣,因為在可汗的帝國版圖內外,任何地方的商場都可以交換貨物,……。你到歐菲米亞來並非僅僅為做買賣,也為了入夜後靠著市集周圍的簧火,坐在貨袋或大桶上、或躺在成⋯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曾用作祈禱的小屋。
已逝的時代悲憫 以身體作見證 2017年01月3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37288

2017年初城市藝穗節期間,霧霾圍襲,天色與氣溫飄忽不定,城市的未來也在一片陰霾之中,然而,藝穗節雖名「城市」,當中卻似乎沒有太多呼應城市處境的作品,就如其它主題模糊的「節慶」活動,充斥政府官方⋯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一盞燈說明了一切。
味蕾刻劃記憶──既遠且近的《巴勒斯坦大飯店》 2017年01月24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37143

對於巴勒斯坦、敍利亞、約旦、伊拉克等名字,我們在新聞報道中時有聽聞,「難民」這字眼也成了近年的關鍵字,2016年全球的難民人數已經超過6500萬名,足以組成地球第24個大國,然而即使這些新聞如何⋯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2017 年藝穗節的《生之葬禮》(照片由導演佐川大輔提供)
莊嚴和圓滿的葬禮──2017藝穗節《生之葬禮》 2017年01月24日|文:何志峰|https://aamacau.com/?p=37138

有些事情,必須要由對的人去完成,例如 2017 年藝穗節的《生之葬禮》。 儀式的地點在大三巴牌坊,大門進去的敎堂遺址內。參加者坐定,開始。 日本人穿著合宜的西服,從右邊樓梯抬出一個行李箱,是一個⋯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小紅帽》
以食物為偶:《小紅帽的烹飪指南》的倫理意涵 2015年12月3日|文:維特(2015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澳門藝評人)|https://aamacau.com/?p=24588

葡萄牙人Sérgio Rolo曾在波爾圖偶戲劇院工作達十五年。《小紅帽的烹飪指南》(下稱《烹飪指南》)是由他擔綱演出的獨角戲。劇場設置模擬廚房場景,Rolo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以各食材和餐具為偶⋯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非現實現 Mirage
與「非現實現 Mirage」談非常非主流的電子音樂 2015年11月3日|文:蘇麗欣|https://aamacau.com/?p=23522

一年一度的「澳門藝穗節」又悄悄地舉行了!今年又有一場電子音樂饗宴「 非現實現 Mirage」,適合本澳電子樂迷的胃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搞Crossover及工作坊,將世界嶄新的音樂藝術呈現⋯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決定沉睡,還是醒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4《搖錢樹》 2014年11月19日|文:梁倩瑜|https://aamacau.com/?p=12729

劇畢,我把場刊放在桌上,剛好和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極度疼痛》並置放着。桌面出現了一紅一黑的影子,兩者像宣言一樣,把人的話刻在紙本上,告白性的宣言。 當翻看《極度疼痛》的時候⋯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留一抹晚霞在心中——記《水岸街童》 2013年11月2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5538

在同時有賽車的周六下午四點多擠上一架5號巴士,我和女兒在漫長的塞車中睡著了,三個人你倒過來我倒過去的,昏昏沉地終於到得下環街市一站時,已經過了5點(演出開始時間),這段路竟走了接近50分鐘,以至⋯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遇見二十年的澳門環境劇場 2013年11月13日|文:梁倩瑜(《慢走‧澳門 :環境劇場二十年》編委)|https://aamacau.com/?p=5465

接到主編阿忠(莫兆忠先生)出版《慢走‧澳門 :環境劇場二十年》的採訪及校對工作的時候,不得不承認的是,「環境劇場」──這個近年在各形式節慶的宣傳刊物上頻繁出現的詞,於我其實並不熟悉,却已瑯瑯上口⋯

008 我們不是透明的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澳門拉丁城區大巡遊
我們的城,我們的節 2013年02月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2399

CHT看過澳門多個不同的節日,自己在中學時曾做過「國際馬拉松」的歡迎隊伍以及參與拍攝過「澳門青年舞蹈節」,家人亦曾參與「醉龍節」的表演,但他並不覺得這些節日與澳門大部份市民的生活很親近。 他認為⋯

2013-02-08 城市的節築城危言藝文爛鬼樓
不談作品,先談人,好嗎? 2013年01月29日|文:俞若玫(香港獨立評論人、第12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https://aamacau.com/?p=2318

容我把鏡頭稍稍拉開,先不談「澳門城市藝穗節」2012個別作品水準,不論作品有沒有跟演出地方/環境發生有意思的關係,不說場刊設計是否方便美觀,只想聚焦在藝穗節真正主角:創作人。無心冒犯,創作人的主⋯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