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在城市中移動、聚散及互動,是讓一座城市能有機存在的總和。一個好的城市路標指示能順利地到讓你到達目的地,或在迷失中帶領著你,故環境視覺設計(Environmental Graphic De⋯
時裝工業走得快走得前,炎夏尚未結束已經陸續推出來季FW14(Fall/ Winter 2014)的厚重毛衣針織外套毛絨披風,並宣告明年SS15(Spring/ Summer 2015)的新裝即將⋯
是這樣,每個城市都有她獨特的面貌,所有收入眼簾的,全屬於城市的視覺語言,如果說建築是城市的外包裝,是第一道呈現給人感覺的門,那麼街道、景觀、招牌,就是城市獨特氣質美的載體,承載著文化及在地感覺⋯
對長大的社區感到陌生 「李生李太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大廈管理看更笑容可鞠地朝我倆夫婦打招呼。她是一位已白髮鬢鬢的老婦人,約三年前隨家人從內地投資移民來澳定居,因在家無所事事,遂到管理⋯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十年前市民尤其低收入群在面對高失業率、「沙士」恐慌時「擔心自己冇將來,但而家擔心子女冇將來」。對於澳門的低收入群尤其「夾心階層」,不但沒有資格享有公屋同時又排除於政府的⋯
零九年筆者開始離家獨居,當年租金相較以往已不便宜,一單房(俗稱劏房)約一千多元,一般一千五百元以下有交易。舊樓一房一廳近三千多元,二房一廳近四千多或以上。但時至今日,千五元,恐怕只能租得一車位⋯
在早前臺灣反服務運動的一連串百花齊放的論述中,有一篇以澳門作例子題為《從澳門簽了CEPA人均衝到全球第四高背後的真相,戳破馬英九簽署服貿台灣會好的謊言!》被轉貼到社交網站上並引起一些澳門網友的討⋯
文創就是讓人一見傾心 關於「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解拆為「文化」「創意」「產業」來理解,也可以理解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總合。文化如何成為產業呢?例如人們喜歡法國的浪漫氣息,於是遠赴巴黎鐵⋯
文創潮最近好熱,「文創產業基金」更熱,正如普通人當得知政府注資金額為兩億時,心裡不禁「嘩,兩億?幾多個零啊?」但就算給的資本有多少個位數,相信也遠遠不夠背後要補上的文化成本。 得巨款後準備出發⋯
Avó 已經覺得冇咩人再識得咁樣叫佢! Avó 同時發現在 facebook 裡基於o字上面沒法打^或者’,她變得沒有性別了。 Avó 行走澳門街幾十年開始覺得街道上撲面而來的陌生非⋯
消費儼然已是我們獲取衣食器具等生活必須品的唯一途徑了。商品的廣告也入侵到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作為一個消費者,節制而不盲從,好好的運用你的消費智慧,不僅對你自己,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