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仔 文仔今年20歲,自14歲開始輟學。由於家人工作忙碌,母親自小把他送到廣州給親戚照顧,在內地上學至9歲才回到澳門,那時文仔已開始吸煙。文仔說話音量極微,許多事情他只説簡單的一兩句,好像找不到⋯
論盡:回歸後輟學生的數字多少?呈遞增還是遞減趨勢?原因何在? 教青局:本澳自回歸以來,輟學生暨離校生人數呈持續減少的趨勢,而根據《輟學暨離校生調查》結果,輟學生人數由1999/2000學年的⋯
真的,澳門人為甚麼要談政治呢?政府每年派錢惠澤人民,特區發展長治久安,實在羨煞旁人。我們為何還要學香港人一樣,事事將政治擺上枱呢? 沒有,我們沒有談政治。小學老師沒有談政治,因為我們覺得小學生還⋯
澳門回歸那一年,澳門教青局正式頒行了有史以來第一份小學和初中基礎教育視覺藝術課程大綱。這份官方制定的視覺藝術課程指引明確地列出欣賞、素描、繪畫、版畫、設計、雕塑、攝影及電腦繪圖等為⋯
在教育暨青年局官方網頁首頁的左下方,有一個可以閱覽本澳非高等教育政策或工作重點的連結,其中一項吸引筆者眼球的,叫做「基本學力要求」。筆者最初以為是筆誤,是否應將「學力」修正為「學歷」?了解之下⋯
對於自幼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我來說,澳門的教育自有它新鮮有趣且較優越的地方:學生不用從早到晚困在學校,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課外活動也更為豐富;教學的方式較為多元化,如文科的功課常採用小組報告的形⋯
四個月前,我踏進校園、執起教鞭的第一日。同事跟我聊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她說,永遠別跟同事說「那個學生其實沒那麼壞」。因為,這句話幾乎就等於是在暗示:「只是你不懂教而已。」 然而,大概是新老師的⋯
覺醒之路 現代教育存在各種光怪陸離的風景:例如沒有夢想的人,在舞台上說著夢想的事;人被編號,以便在打卡、點名、打卡之中獲得產值(而非個人價值);例如企業或政治權力介入,鼓吹「辦學是一種企業化經營⋯
當香港教育界和大專學界投入到佔領中環行動的意見討論(要求政制改革),當一羣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齊集新亞書院草地撐不獲發牌的香港電視,而港大二年級 女生陳璟茵發起的萬人齊撐快發牌的臉書專頁突破47萬人⋯
晚上十點下班後,阿康依約來了。阿康個子蠻高、身材頗健碩 (除了那個不爭氣跑出來的小肚腩)、短髮,鼻樑上架著白色的眼鏡。他很健談,大概因為座上還有他從小就認識、曾經一起學畫畫和同樣都選讀了自己最喜⋯
編輯囑我寫一篇關於澳門教育的文章,我首先想到的,卻是神話。今天我們有教科書、投影片、電影等的多媒體教材,然而,這一切都不及神話的教育功能來得有力、來得悠久。很少人會認真判斷神話的真偽,卻幾乎無人⋯
有這麼本書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在澳門只要吃點人間煙火,也同樣目睹不少澳門教育上的怪現象,現列舉共商應對之策: 1. 補充教育機構的蓬勃商機,形成教育階級化。補習社和英文學習中心(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