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進行「藝文自由工作者調查」時,發現劇場工作者是其中較大的一群,愈來愈多年青人投身於劇場工作,雖然缺乏全職劇團,但他們積極地以自己的方式創設職業環境,努力求存。這次訪談的kk2,就是其中一位。⋯
看戲時,有人說台詞,看來這已經是使用了語言。但也未必,只聽就知道,那就不用眼睛看戲了。那麼其他聽不到的又是甚麼?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舉辦,9月19、20兩天的澳門劇場研討會,就是以探討劇場「語言⋯
泰國是甚麼?四面佛、人妖SHOW、舒適的旅館、冬陰公、泰皇,一切資訊來源於同事朋友的旅遊經驗。正如別人眼中看澳門只有大三巴、噴水池、威尼斯賭場一樣。 浮光掠影,只能算是臉書打卡。我⋯
蔣禎耘(HOPE)的劇場風格,向來都關注幽微的事物,以小見大。《森之家》的主題是自然。HOPE說,生活在澳門的時候,做品通常會和環境有關,「好像我的《玩風景》、《葉子片片》都是講環境和人的關係⋯
受訪者:津文(《其實我們IV》導演) 《其實我們》系列已經到了第四次的展演,表演者都是在戒毒中心接受戒毒的學員,入場之前,已經知道他們是真實的濫藥人士,並不是專業演員的演出。隨著戒毒中心的成員輪⋯
改編自法國最為人談論的當代劇作家戈爾德思(Bernard-Marie Koltes)同名作品的《侯貝多・如戈》(Roberto Zucco),是今年澳門藝術節中相當令人驚喜的本地節目。劇本根據真⋯
藝文自由工作者── 凡以澳門為大本營,個人專業工作領域與各項文化藝術相關,目前不屬於任何政府或私人企業的編制之內,主要以自由身或自組公司名義接洽工作,包括創作、演藝、製作、行政等工作範疇的藝文工⋯
Cola是本澳自由工作的劇場人,專職從事舞台設計,有時還會寫劇評。家裡是個小工場,有電鑽、鋸機與各式各樣的工具,她的辦公室要不在家,要不就是在舞台。工作內容就是做研究、畫圖、出去印圖、買材料或做⋯
一日有24小時,返工8小時,睡覺8小時,剩餘下來的時間,吃飯玩樂逛逛街看看戲。城裡典型的打工仔生活,日復日大概就是如此。對於在劇場界從事製作的自由工作者遠遠來說,生活天天都是工作天,卻又天天都是⋯
《桃花扇》是清初傳奇劇作家孔尚任大作,清初傳奇劇本賡續前朝,名篇傳世盛演不墜,其中「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與孔尚任《桃花扇》一向並提,蔚為雙雄,也曾紅遍氍毹。兩戲皆開展史詩宏闊格局,惟搬演至⋯
「叛逆」可能是很多人對台灣導演王墨林用得比較多的形容詞──「一生都被視為叛逆分子的他,自比為心靈流浪漢的他」,在親切又帶點敬畏的形容裡,王墨林(人稱大墨)對劇場也同樣懷有敬畏之心,戲裡戲外始終孜⋯
在澳門,傳統曲藝和現代劇場,在兩邊觀眾群的心裡,並不只是永樂戲院和文化中心的距離。兩邊的觀眾群鮮有互通。 各有各的觀眾,各擁各的演員。 鄭尹真是當今活躍在台灣劇場上的演員。既有傳統表演藝術的功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