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在國際勞工權益運動有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在中華近代史有追求民主和科學的「五四運動」;在澳門街回歸後,直至疫情前有不間斷的「五一」遊行,還有在二〇一四年那次壯闊的公民力量展示——促使特區⋯
疫情持續三年,政府曾以此為由叫停各類大小活動,其中包括以往居民常用以表達訴求之方式——遊行。現時社會正逐漸復常,遊行又是否能如以往般如常舉辦?今年五一未見有任何遊行,本有意申請遊行的扎鐵工會會長⋯
無論疫情三年或疫後,以遊行表達訴求的方式似無法回到疫前的正常情況,遊行預告難獲得當局「青睞」。前直選議員區錦新認為,自二〇一八年治安警察局取替市政署接受遊行集會書面預告後,市民想組織遊行集會等活⋯
在無疫情措施限制下,香港疫後首個五一勞動節亦沒有出現遊行、集會,與疫情期間無異。曾以個人名義申辦五一遊行的前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幹事杜振豪坦言,香港當局現時對遊行的態度反映了中央立場:某些議⋯
黃偉民、扎鐵工會、「澳門隊長」,對這些名稱,相信不少人感熟悉,有人表認同、亦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從二〇〇九起組織五一遊行,即使疫情期間亦向警方提交五一遊行預告,扎鐵工會亦是今年唯一的團體提交五一遊⋯
在二零一零年五一前夕,一群網上鍵盤戰士首先跳出螢光幕,從快餐店「網聚」見面後,毅然決心投入到五一勞動節的遊行上。訴求非常簡單直接,就是三個:「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境」和「抗衡河蟹文化」⋯
澳門自賭牌開放,經濟得以發展之際亦激發不少社會矛盾,當中涉及勞動權益曾一度激化。澳門自一九九九年回歸,每年五一均出現大大小小遊行,從幾十到幾千人參與者不等,發起者有個人亦有小工會以及青年團體。五⋯
每年的「五一遊行」是香港的多年傳統。每年五月一日由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出發遊行至政府總部,都會有數千人參與,喚醒社會關注勞工權益,亦是凝聚工人的力量。但由於政治形勢轉變和疫情來襲,已經停辦一年。自⋯
「論盡澳門街」以每週一版的專題形式在《訊報》刊登,這個歷時將近十二年的任務,六月後將成為歷史,正式劃上句號。臨離別之際,今期特以三個主題(公民參與、專業發展、保育),選出十二年來的部分相關專題⋯
原定28日下午於塔石廣場啟動的「撤回優惠券 我要消費卡 保民生 保就業」遊行,在距離舉行遊行不足24小時,被衛生局以無法確保防疫要求,命令發起人暫停。警方28日出動過百警員封鎖整個塔石廣場、圍封⋯
二◯一九年的七月一日,天氣異常悶熱,作為澳門人的我決定過大海,和很多香港人一起,走在街上。 步出地鐵站、轉入商場、書店、快餐店,無論哪個地方都是等待出發的人,抬眼望向四周,銅鑼灣全是觸目的黑色一⋯
「政府常洗手,黑工通街走!」一批本地導遊聯同團體「澳門人民力量」發起遊行,今日下午3時在塔石廣場出發到政府總部遞信,反映黑工導遊泛濫嚴重影響業界生計,促請政府完善法律並加強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