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瘋堂斜巷緩步而上,在毗鄰望德聖母堂及一幢幢葡式建築的社區中尋幽探秘,會發現一些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店舖和工作室已靜靜進駐。 八○後的Elva在這裡經營古著店已經一年,鍾愛有人情味的社區環境,望⋯
「瘋堂十號創意園」進駐望德堂已經有七個年頭,從當初摸住石頭過河,辦展覽、辦活動,凝聚本土藝術愛好者,到今日區內漸見規模,望德堂開始有番人氣,周末有固定的黃昏市集,附近沉寂多年的街巷慢慢有文化團體⋯
工廈與藝術團體的關係總是非常微妙。 工廈曾是藝術家的避風港,低廉租金、充足使用面積、遠離民居等條件孵化出一個個創作力極強的藝術空間。藝團仗賴廢棄工廈的寬容低調,工廈成就藝團的自立自主。然而,藝術⋯
為遏樓市炒風,政府在二零一零年推出「劉十招」,其中「工廈活化」改建住宅計劃當時已惹來批評,指受惠的可能只有少數業權集中的工廈業主,有利益輸送之嫌。結果「劉十招」非但沒有令樓降溫,「工廈活化」的影⋯
立法會否決由議員高天賜和梁榮仔提出的不動產租金調整制度法案。多名議員認為該法案過於粗略,亦有議員認為該提案的方向有需要。結果大會以7票贊成、5票棄權、18票反對,一般性否決該法案。 法案建議居住⋯
一直不能忘記這樣的畫面:小時候過年前幾天,阿婆開始忙過不停,包括刨蘿蔔、剁碎各種食材,包煎堆、角仔,做蘿蔔糕、炸蛋散,還要劏雞煮雞,等着供奉不同神明。我們小孩只能看和幫忙,全部要等過年拜神後才能⋯
「以前澳門的食肆,如果出品味道不好可能很難立足。客人覺得我大把有得揀。但現在情況倒過來。食到不難吃的已經很慶幸。」對於澳門現時的餐廳水準,飲食專欄作家老陳下了這樣的評語。這是澳門人的責任﹖「因為⋯
「資源夠,材料靚,乾淨企理同埋用心做,出來的食物一定係好嘢!」雖然琛哥已經不再經營餐廳,但一講起食物,他始終熱誠不減,一副星級大廚的模樣。事實上,在不到半年之前,他才結束了苦心經營約七年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