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一口井。
說來奇怪,一座城市,一個新圖書館,一說,便十年;文化藝術,卻只有佇立,沒有去處。 十年前,人們不想所活之地變得荊棘草莽,在經濟超高速發展潛力中,眼見本地文化如同金光閃爍的賭場窗花⋯
「保留建築物對於下一代,能給他們什麼嗎?我看不到這樣做會有更好的福祉。」早在這城市舉辦被戲稱為「盂蘭盛會」的武林群英會之前,掌管城市文化命脈的最高部門負責人曾這麼說過。此時此刻,我們被教育成對每⋯
剛結束的「光影節」,讓城市看起來變得熱鬧,空氣中充滿了節慶的氣氛,彷彿全城市民都為這燦爛光輝變得瘋狂。 為了取悅遊人,澳門近年拼命創造各種色彩拼觀光,誓不讓這城市閒下來,不惜揮霍資源,迅速讓城市⋯
自有記憶以來,城市很慢。 那年代,時間對分解事物的化學作用不大,雖說不上綠草如茵,海邊也不太清可見底,但倒是沒什麼高樓,也有些郊野公園,空氣凝結住了引不起我們注意;山林剛好夠用,生活的一部份是期⋯
穿過昏黃的街燈,大片的水泥牆班駁,露出皮膚底下那歷史感濃厚的青磚頭,門簷觸手可及,街影被拖長成一條畢直的直線,更顯老居民的動作緩慢,在美麗但脆弱的海岸線被瓜分前,海風夾雜着海水的味道吹過每個人的⋯
城市會發展,新的東西出來了,原來是新的就會變舊,所以大興土木,要活化這裏活化那裏,強逼城市的人選擇要商機還是要生活。金錢作為主導下,政策錯置,城市規劃本來由下至上,出發點為居民。眼見政策本末倒置⋯
先不管商業社會下的節日變了個怎樣的消費競賽,這個世界其實不太在乎某某有情人或是單身。就算到了節日夜裡喧囂自己不寂寞,遊走虛構及真實幸褔故事的一對;還是單身主義者投身於自命飛凡的高傲國度裡,辭嚴義⋯
都市人去旅行,習慣在不同的籠子中移動。 城中的人一直流行去別人的城市旅行。兩種人,一種是出發時,把所有用得上的行李都收進去,生怕遺忘了什麼,在別的城市會不習慣或者活不下去,拼命地做好萬全準備,該⋯
我在這城市隨便走走,都會看到「現代主義」的建築。 你住進某個城市,不代表你就了解這個城市,所以就有了這份《摩登的線條──澳門現代建築文化地圖》的出品。風靡一時的「現代主義」建築曾在澳門大行其道⋯
歷史總讓人知道世界洪流中發生過什麼事,叫人不要打回原形,但總卻不斷在重覆著。像我這輩的人,當年對北京學生上街爭取民主沒有印像,知道的是政權沒有消失,反而漸成世界主流,慢慢各說各話;嚮往自由的德國⋯
老實說,我已經不對政治人物抱有任何期望。 打開電視機看見政客的嘴臉,有種叫人關機的衝動,是否在潛移默化地訓練我們跟政治漸行漸遠?他們懂得如何行騙、如何造勢,如何在假民主政制下,學會選舉時搖旗吶喊⋯
人類在城市中移動、聚散及互動,是讓一座城市能有機存在的總和。一個好的城市路標指示能順利地到讓你到達目的地,或在迷失中帶領著你,故環境視覺設計(Environmental Graphic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