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環區黑沙村內現時僅有兩棵古樹——榕樹及假菩提樹。對村民來講,爬樹、大樹下乘涼、與家人樹蔭下開餐、打鬧、玩耍的時光,不單是兒時美好回憶,更是同代人的集體記憶。 黑沙村土生土長的老村民吳觀祥(祥叔⋯
早前卓家村十株假菩提古樹會否被移走一事引起公眾高度關注,也令不少人意識到假菩提樹這樹種是澳門獨有的風景線。據《樹載濠情——澳門古樹名木》一書所述,此樹種在華南地區乃至香港都甚為少見,估計是澳門先⋯
二〇〇七年初 古樹數量:二 白鴿巢內兩棵古樹因受嚴重病蟲害以致枯死,民政總署基於公眾安全考慮,於年初將兩棵古樹切除。同時由於樹木原來所在位置的土壤已被真菌及細菌污染,須進行持續的消毒,所以當時暫⋯
澳門經歷多年來的急速發展後,市民的綠地比例低、居住環境擠迫,更遑論讓樹齡逾百年的古樹名木享有適合的生長環境。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澳門的土地面積在二〇二〇年約為33平方公里,而綠地面積卻僅得約七平⋯
澳門的古樹遍佈多區,其中有幾個主要聚落,與古蹟、古村一起見證着澳門歷史。 1|「綠島」 青洲是澳門翻白葉古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澳門古樹樹種最多的區域之一。昔日青洲是一海島,因島上綠樹蒼翠,故名⋯
《保護古樹!不斬不遷!》作者:陳炳豪(澳門回歸吉祥物「回歸燕」設計者,聽障人士) 自幼喜愛繪畫,平日都會相約畫友出外寫生,畫畫的人更喜歡懷舊的景點,但澳門越來越城市化,大樹被斬的斬,舊樓被拆的拆⋯
「回歸祖國二十年,開啟了澳門發展的新紀元,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澳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心凝聚,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與祖國同行。」這是官方一套有關澳門回歸二十年的紀錄片中的讀白。過去二⋯
《A Criminal Investigation 》在攝影分類上被歸類為犯罪類的攝影紀實作品,由一個任職於雜誌的攝影師接受委約拍攝,以一宗謀殺命案的偵探過程作為主軸,並在所拍攝的1000 多張⋯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於立法會上表示,《總規》已經推出,當局現正開展其中4個片區的詳細規劃草案,當中除了外港-1、外港-2,也包括北區-1和東區-2,待規劃草案完成後,會展開公眾諮詢。 但哪裡是北區⋯
如果我們相信生活不只有「有瓦遮頭」,如果我們相信文化的形式是豐富且人人有權接觸,如果政府認為文化專業化、產業化是澳門未來的方向之一,各種不同的文化設施在每區的配置就是值得關注的議題。現時北區及新⋯
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的諮詢文本在「公用設施區」的部分,曾提到「為配合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城市發展目標,規劃於東區-2的新城A區南端建設城市級地標⋯
此圖由《論盡》媒體經綜合分析及比較特區政府於二〇二二年二月公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技術報告1》 ① 及二〇二〇年公佈的《總規草案諮詢文本》 2後,針對當局所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