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特區政府當初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原意是甚麼? 區:香港有持續進修基金,台灣則有產業人才投資方案,但港台皆由勞動產業部門負責有關項目計劃,且針對在職人事,以扶助產業導向為目標,集中有限資源⋯
在近年一些回應本地都市急速發展的劇場作品中,莫兆忠的《咖哩骨遊記》是唯一以地誌學(topography)形式來書寫的作品。故事講述一班遊客根據觀光博士咖哩骨的遊記而開展了『矮人國』的旅程,但很快⋯
今年,感謝好友的邀請,讓川井深一在書店裡幫忙[虫の書/詩會]的小策劃,書店舉行的小型讀書/詩會,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閱讀是個人人都能加入的運動,每隻書蟲都能自成一個學說一個宇宙。我也能趁機整理自⋯
被應邀為《論盡澳門街》每月寫一篇專欄,老實說,小弟有生以來從未試過替媒體爬格子,但既有此機會,也就不妨一試吧。 第一次寫專欄,寫什麼好呢?不如就從一部經典電影《Clockwork Orang⋯
「大家的共識是:澳門確實需要批判性的言論空間,而且不一定是針對特定官員的指責,反而更重要的是社會文化的批判,擴闊澳門人的公共言論空間、關照視野……在主流以外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形成獨特的批判性看法⋯
良心與專業是傳媒至關重要的元素,而在當下的澳門,良心則更是被視為優先的要求,且這要求不但來自巿民大眾,同樣的亦是政界人士期許。在論盡媒體週二舉辦的《傳媒與良心》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及澳門立法會前⋯
《愛瞞日報》(英文原為Concealing Daily,現改為Macau Concealers),一份以惡搞形式「諷刺時弊」為主的刊物,由新澳門學社出版。其版面仿照《澳門日報》。創刊號於20⋯
作為以公民記者為主導的香港獨立媒體,經過八年的經營,漸漸在社區和行內建立影響力,甚至主流媒體亦會主動查閱「收風」,以求得到更多來自民間的時事資訊。 獨媒倡議幹事方鈺鈞指出,良心並非個人的事,小記⋯
六十年代,越南有一僧侶於和平示威中自焚,當時有位記者因為捕捉了當下的鏡頭而沒有第一時間救人,遭受到長期的讉責。 究竟在僧侶淋電油起手自焚電光火石的一刻,記者該去救人還是拍照?澳大傳播系助理教授暨⋯
善豐花園危樓事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方面,人們尤其關切是什麼原因和政府怎樣處理,當中有不少評議的話題;另一方面,對這宗事故從技術層面上也有不少需要探討之處,譬如安全機制問題,以及工程發展如何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