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幻原是永恆」,是歌、也是人生經歷。 小時候很乖(也可以形容為「很番薯」),家人沒帶我外出的話,自己就不會到處亂闖,於是走來走去,都只有離家不到十五分鐘腳程的地方。 直到十五歲,因為一部相機⋯
Undesirable pals might be emotionally d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ly. Eventually, above these are⋯
澳門自回歸以來,社會行動日漸頻繁,可喜的是部分澳門人的公民意識開始抬頭,越來越懂得使用、亦敢於使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表達訴求。然而,警民間發生衝突的次數,亦不斷上升。「六三〇事件」中,警方在欠缺⋯
警方涉嫌濫權的問題,特別體現於早前的「六三〇封山拉人」事件。除了紀律部隊一直備受市民質疑及譴責之外,另一個備受市民批評為「缺席」、「無作為」的機構便是紀監會(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又⋯
自香港1997年回歸過後,政治檢控的案件此起彼落,被判罪的人數和刑罰亦越來越重(見表一),但香港社會卻只出現零零星星反對政治檢控聲音。似乎面對著各種自由、人權被步步進迫的今天,社會對政治檢控事件⋯
「伊是抓粑仔,伊是抓粑仔」,一陣騷動後人群散開,手上捏著紙筆的中年男子,拉扯掉紐扣的衣領敞開,驚揘失措地站在人群中間。人們情緒逐漸激動,有人喊打,組織遊行的糾察很快出現,把男子帶走。 這是九十年⋯
話說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於其網誌發炮,直斥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種種不是,更以「小人得志」為題,火藥味十足。澳門人群起於社交網絡中轉發該文,一時間場面熱鬧,蔚為奇觀。 這場面真的有夠噁心。 一群從來⋯
這個8月,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老師及學生,將聯同嚶鳴合唱團成員,一行六十人,遠赴葡國舉行三場音樂會,這是澳門不常有的非官方大型音樂團隊前往葡國演出交流,而此行最具意義的,是他們還肩負了一項特別⋯
走在街上常常聽到有些行人會說:「盲既做乜唔番屋企?喺條街度街阻住晒」;或遇到行經某一段行人道時,有人會讓出「整條」行人道,好像我們很難通過;或甚至見我們經過要即時「彈開」,這就是目前社會存在對我⋯
《澳門筆匯》削資風波激起藝文界乃至全城對文化資助制度的關注,《論盡》七月初嘗試聯絡事件主角之一的寂然,他以「事情還在變化當中」表示不想評論。至於被文章矛頭直指的文化局,在《論盡》的誠意邀請下,首⋯
前一陣子,文化圈中熱議的事件,是圍繞「本澳唯一持續出版二十多年的文學雜誌」《澳門筆滙》被文化局削資事件而展開。事件是:多年來均可順利得到每期四萬元資助的雜誌,「今年却被大幅削減資助至每兩期五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