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據澳門專業營養師協會的了解,在港澳地區的素食人士大約佔人口比例的多少?普及情況有明顯遞增/遞減的情況嗎?為甚麼?
根據2008年香港素食會報告資料顯示,香港素食人口約2.4%,但澳門沒有實質大型調查或數據。普及情況有明顯遞增,根據2014年3月香港調查機構Ipsos的結果顯示,香港約12%人每周素食一天,這升幅與一般都市人認為素食較健康有關。
2) 以你們的客戶為例,一般人對素食菜色的理解普遍是怎樣?而事實又是否如此?
都市人一般認為素食較健康,但亦有少部份「盲目」奉行素食,亦不完全了解背後理論,例如只進食蔬菜、水果為主,主食類澱粉質、蛋白質不足,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常失。部份人亦認為素食較「清淡」,但事實並非如此,因出外進食素食時一般會利用較多煮食油來烹調。
3) 素食主義者最主要的考慮是甚麼?為何他們會選擇食素?
素食主義者主要考慮因素是健康保健潛能、抗疾病潛能等。他們選擇素食原因眾多,可能受家庭成員影響、或自覺食素較健康,預防各種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
4) 如果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素食有甚麼好處?又有甚麼風險?
好處 (Pros):纖維豐富、促進飽腹感、降低癌症、心臟病、高血壓、肥胖、膽石、糖尿病併發症等風險。
壞處 (Cons):素食素材較粗糙、較難消化、部份素材消化率較低,如豆類、十字花科菜等。素食一般較清淡,不容易引起食慾,也不是太適合學齡兒童、青少年、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若果食物類別不夠多元化的話,容易出現蛋白質、能量、維他命和礦物質不足情況。
5) 甚麼情況下,營養師並不會建議客戶食素?
通常是客戶本身食素,而營養師會根據客戶的飲食習慣來設計較均衡的素食餐單給予客戶跟隨。
6) 相反,甚麼人適合長期食素?
如果腸胃較差,時常出現便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可以考慮長期食素,但當中營養必需均衡。
7) 不少人認為,食素營養不夠,這是迷思嗎?
食素營養不夠要視乎素食的種類,如水果素食、蛋素食、奶素食、蛋奶素或是全素食。當中較容易出現營養不足的素食種類包括水果素食和全素食。特別要注意的營養素包括能量、蛋白質、鈣、鐵、鋅、維他命B12。
8) 還是其實有甚麼素菜可完全(或大部分)替代肉類的營養成份呢?
沒有一種素菜能完全替代肉類的營養成份。但以蛋白質而言,黃豆是植物界中蛋白質最全面的一種食物,故此黃豆中蛋白質能替代肉類中蛋白質。只要適當配合,營養缺乏於素食者而言亦不常見。
9) 作為營養師,對於在港澳居住的人,想成為素食者,認為較大難度在於甚麼方面?
較大難度在於,如果並非自行烹調製作,出外進食素食的選擇不太多,而且某些素食餐店在製作時時常添加很多油,甚至有些菜式是用油炸方式製作。
10) 一般人如果想開始轉為長期素食者,有甚麼要特別注意? 身體如果出現甚麼反應屬正常/不正常?
最主要注意上述所提及過的營養素不足,留意會否出現疲勞、無力、頭暈、喘氣、頭髮指甲質素下降、時常感冒等。以上症狀均屬於營養素缺乏的症狀,故此特別要注意。另外,轉食素的初期排便次數增加,量較多,這屬正常現象,因素食中膳食纖維較多,能促進腸道蠕動,增進腸道健康,但謹記必需配合充份水份。
備註:資訊由澳門專業營養師協會會長何偉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