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裸賣變成主流的一天:澳門的裸賣店

075 謠言止於監禁?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55020

時間:2019年07月24日 12:12

今年,陸續兩家由年輕人經營的「裸賣」店開業,一家是在望德堂社區經營日用雜貨的「米量」雜貨店,一家是在東望洋的專營摒棄了各種塑膠包裝的有機健康產品的「Less is More」。對於短短的時間裡,澳門就有兩位敢於向充滿五花八門預先包裝的主流市場宣戰的年輕創業者,筆者確實感到驚喜,於是走訪了兩家小店,和老闆聊聊天。

「米量」雜貨店:如果大型超市也有裸賣的貨架,那我就可以退出了

阿傑是「米量」的老闆,年輕的他,一邊創業、一邊進修,同時也是一個在持續創作的藝術工作者。走進他的小店,簡潔明快的風格全部出自於老闆自己的設計,不論是全店的裝修、家具的擺放,還是牆上角落的裝飾品,都是阿傑親自動手創作。如果細心停留一陣,你會看到牆面一塊藍染布、角落的樹脂畫,全部都有藝術家個人的痕跡,在一堆柴米油鹽中,很協調。也許,藝術,就在柴米油鹽裡。

米量雜貨店和老闆阿傑。

米量雜貨店和老闆阿傑。

已經開業兩個月的「米量」雜貨鋪,老闆逐漸豐富小舖的商品,現在除了開舖時的食物、環保餐具類,也增加了清潔用品,例如酵素、無患子、牙刷牙線等,這個月還新增了手工製作的蚊怕水、止汗香體露。阿傑透露之後還想要增加的貨品有醬油蠔油等這些生活必要消耗的日用品,盡量減少大家日常生活的包裝。除了澳門的老字號漢記的粉麵、本地製作的果乾受到客人歡迎,最近多了人幫襯店內手工製作的溫和清潔用品,阿傑認為跟現代都市的人,多了濕疹過敏等身體問題不無關係。

關於貨物的來源,阿傑會盡量選擇本地製造,如果澳門沒有,也會盡量在鄰近地區拿貨,例如台灣、香港、泰國等靠近澳門的地區,減少運輸的碳足跡。「曾經有一種麥片非常好吃,本來想要入貨,不過因為是英國產,又無法大量入貨,為了不增加碳足跡,我們還是忍痛不入。」阿傑平淡的說起自己的堅持,而背後其實非常不易。

問到客人們是否適應裸賣的方式,阿傑回答「一開始還是有很多街坊忘記帶自己的容器,我第一個月堅持提醒客人下次重用今次使用過的紙袋。一兩個月之後,情況真的有改善,他們開始會拿家裡的重用袋子。我想一個長輩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家裡的小孩的影響也非常正面。」其實除了帶上自己的容器,雜貨店裡有很多市民們送過來的重用容器,目前主要是玻璃容器、環保袋。也幫「不是垃圾站」回收五號膠盒,相當於「不是垃圾站」五號膠的恆常回收點。希望方便那些無法在每月的「不是垃圾站」回收日做回收的市民。不過阿傑也承認,由於送過來的玻璃樽已經太多,他希望今後市民們除了寬口玻璃樽,可以把大部分的玻璃容器拿去政府的玻璃回收箱。

「米量」店鋪回收的容器和環保袋可供客人使用。

「米量」店鋪回收的容器和環保袋可供客人使用。

問起客人是街坊多還是文青多,阿傑的答案還挺讓人意外:「最多的客人是全澳門的媽媽,為了小孩的健康,會特別來買各種安全的清潔用品,例如我們的洗潔精,就算吃落肚也沒關係。」「街坊也多了,當他們發現我們的東西並不貴之後,就會互相推薦。」

收入暫時還無法應付店舖的各項支出,不過阿傑對未來還是表示樂觀。將來,阿傑不僅會豐富產品,還會利用自己所擅長的藝術創作開設工作坊。留意到店裡有一些很好看的繪本,阿傑說他還想要在書店營造一個可以坐下來看看繪本、喝杯茶,讓時間慢下來的角落。

筆者表達了一家小小雜貨店如何和大商家競爭的憂慮,阿傑說:「如果大型超市也有裸賣的貨架,那我就可以退出了。」

Less is More: 自從做了媽媽,就希望兒子未來所生活的世界沒那麼糟

Rachel 是一位年輕的媽媽,也是創立了這家裸賣店「Less is More」的老闆。筆者剛走進店裡的時候,看到一個正拿著自己家裡用完的沖涼液瓶子來買沖涼液的顧客。

Rachel說起她創業的心路,她最開始是因為想要「極簡生活」,感覺生活被很多東西包圍不舒服,有這個想法很多年了,但是沒有想過要影響別人。行動的勇氣在做了母親之後開始醞釀,「生了兒子後,我更加注重了環境的問題。當自己親自處理垃圾時,想到我一個人已經有這麼多垃圾,澳門有那麼多家庭,那垃圾的數量太可怕了。還有一部neflix的紀錄片影響我很大,叫做《A Plastic Ocean》。」說到片中拍攝了誤食塑膠的鳥和魚,Rachel還激動得落淚。「在片尾看到菲律賓的小孩在垃圾的海洋裡玩耍,很心痛,我們製造垃圾,為遙遠國度的孩子帶來了那麼可怕的環境。」 Rachel也提到極端天氣,「春夏秋冬也消失了,想到兒子以後生活的世界,就很擔心,不想他未來生活在一個嚴重環境污染的地方。」

Less is More和老闆Rachel。

Less is More和老闆Rachel。

「我曾經看過一些鋪頭,可以散賣日常生活的用品,沒有預先包裝。但是在澳門的超級市場,我只是想買一個蘋果,它們卻逼我買四個再加保鮮紙和發泡膠盒。慢慢地,和家人好好溝通之後,獲得了家人的支持,開了這家店。」

店鋪主要經營健康有機的產品,Rachel認為每一個社區都需要這樣的裸賣的小店,最終如果連超級市場也這麼做,就最好了。客人會帶自己的容器來裝,店鋪也回收一些客人帶來的重用容器。如果客人真的忘記帶容器,又介意使用別人使用過的容器,也是有準備一些紙袋。

「Less is More」店裡有很多可以自己帶容器購買的日用品。

「Less is More」店裡有很多可以自己帶容器購買的日用品。

Rachel最後強調,她希望自己的店不被標籤為環保店,而是一種改變生活方式的地方,如果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就不用「講環保」了。環保的宣傳不應該是恐嚇威脅,而是一種潛移默化,是一個人真的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以前我先生會批評我做環保都是「無謂嘢」,我們那時常常吃外賣宵夜,看到吃一次就製造那麼多垃圾,我感到很不安樂,後來就準備了餐盒,請先生『不如你駕車用餐盒出去買啦!』現在他真的也有這樣的習慣了。比如我媽媽,見我開了這家店,也慢慢理解,現在她都會自己帶容器來買。」

作為一個媽媽,Rachel在短短的訪談裡,提了無數次兒子,對下一代的愛,就在媽媽明確的行動裡。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