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水囊再生4CM--我的「腎腎地」生活(48)

我的「腎腎地」生活 藝文爛鬼樓

文:汶燁  

網址:https://aamacau.com/?p=54879

時間:2019年07月16日 12:12

不經不覺,到今年五月我已經透析第五年了。

 

因為健康問題和一些個人原因,在過去一年,我執筆的次數寥寥可數……因現階段情況好轉了,我便能再次執筆,將過去一年所經歷的事情,在文章裡逐一向大家道來。

回顧這一年多的時間,我面對了身體上的各種變化問題,作為一個病人,內心非常明白,畢竟已經透析了五年時間,加上我也不是當年那個三十出頭、剛患病的青年人,而是年近四十,身心是時候準備進入另一個階段了。

 

因為重病加上人快到中年,感覺比之前更易疲倦,春夏或梅雨季節渾身上下不舒服、全身發軟。發燒感冒要花更長時間痊癒,免疫能力更是差了一大截。在今年三月,經醫院每個月一次的常規描血檢查,甲狀旁腺的分泌已經出問題,當中涉及到的,大概就是不管平日如何良好地控制飲食,一旦甲狀旁腺開始受慢性腎衰竭影響,鈣和磷離子就會失控,同樣會出現骨折或皮膚痕癢。所以要另外處方藥物控制,所幸經過這幾個月時間觀察,服藥後驗血效果是理想的,鈣磷指數從六百多下降到三百多。

 

然而在身體的眾多變化中,最讓我不安的是胰臟問題。過去我曾在「腎腎地」提及過,發現到有慢性腎衰竭這個病,緣於我曾赴港做一個名為「內視鏡超聲波檢查」(簡稱:EUS)的微創手術。那時候胰臟的尾部位置生了一個直徑14厘米、臨床醫學上稱為「偽囊腫」的良性水囊,經專科醫生檢查後,認為EUS的手術方式最適合我,這是一種類似於照胃鏡般,經嘴巴放入帶有拍攝鏡頭和抽針的胃管,延伸入胃之後在內壁找出合適的置導管位置排水便可。當年我就是依靠這個近乎無創的治療技術,在胃壁安放了兩條比一節尾指還小的導管。

 

本來醫生說,這種導管只能留體內一至兩年時間,沒想到最終留在我體內四年才被我排走……

 

除了慢性腎衰竭,因為又有慢性胰臟炎,屬於胰臟癌的高危群,在去年暑假,我曾赴港做了一次MRI(磁力共振掃描)追縱胰臟的情況。複診時被醫生告之胰臟有陰影,個人來說當時常感覺腹部有些飽脹感,醫生便安排我再做一次EUS確認胰臟情況。在這裡順帶簡介一下,是一種把內視鏡與超音波結合一起的醫療技術,可以直接在消化道器官內進行超音波掃描。與傳統腹部超聲波相比,EUS可減少因腸氣、軟組織或骨的干擾,從而提升病灶的診斷。另一方面,與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比較,具有較高的解析度,適合小於2CM以下病灶的細部觀察。除影像診斷外,可配合細針抽吸術對病灶進行採樣,協助疾病之診斷。因此非常適合用於診斷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或觀察鄰近消化道器官,如肝臟、胰臟、淋巴結、膽道等的病灶。亦可應用於如胰臟腫瘤、腹部淋巴結腫大或膽道結石等疾病之診斷。

 

最後我在去年除夕前做了EUS,出來的報告顯示陰影並非惡性腫瘤,而是水囊在同一位置再生,直徑已經有四厘米大,本來想在EUS的過程中再次放入導管,可是放入後要安排我留院觀察、透析,以及注射抗生素等,那邊醫院未能在短時內安排給我,在醫生角度,四厘米的水囊未達到臨界(臨界是直徑六厘米)如果沒太大問題可以持續觀察、追縱。對我而言,水囊的存在無疑是一顆計時炸彈,我清楚知道,萬一這個水囊有任何變異,到發現它產生變化時,其實它已經成為惡性腫瘤,即是我們平日說的胰臟癌了。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