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虧三億 澳廣視做緊乜?

2019-05-31 澳廣視 專題報道

文:天一

網址:https://aamacau.com/?p=54012

時間:2019年06月1日 14:14

「重播80至90年代『澳視葡文』製作節目」、「應中新社邀請出席媒體高層論壇……澳廣視作為主要嘉賓獲國務委員李鴻忠宴請」、「參加重慶『一帶一路新聞交流平台』工作會議」……以上資訊正經八百地出現在澳廣視2018年度工作報告及帳目中,不禁令人無奈——每年燒幾億公帑,值得一提的業績就只有這些?

翻閱澳廣視的工作報告,不難發現該公司每年的人員和政府津貼均在增加——「直至2018年底,澳廣視僱用了702名員工,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了41人」、「營業損益為負3億1936萬澳門幣,加上特區政府津貼的2億8830多萬」(2017年運作損益為負2億9318萬,政府津貼2億7451萬)。六個電視頻道、兩個電台頻道(中、葡文各一),但澳門市民得到的又是甚麼節目質素?鄰埠的香港電台同樣是提供公營廣播,有七個電台頻道及一個電視頻道,營運開支10億,當中包括電台撥款(3億9千萬)、電視撥款(5億4870萬)、學校教育電視(3080萬)及新媒體(4160萬)。港台員工人數截至2018年3月31日是867人,若扣除教育電視的81人,則有786人,與澳廣視的人數相差不遠。

雖然用錢較多,但香港電台的質素大家有目共賭。《鏗鏘集》、《頭條新聞》,各種音樂節目、資訊節目、劇集如《沒有牆的世界》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在新聞、時事、藝術、文化和教育方面都提供了有特色、高質素和多元化的節目,服務包括 小眾興趣人士在內的多個社群。

2010年的《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發展工作小組報告》曾經提到,澳廣視「不是以盈利,而是以提供充分、優質、多元的廣播服務為目的。」但9年過去了,澳廣視的服務又變得有多優質?有幾多元?新聞依然「和諧」,澳門論壇更由親近民眾的黑沙灣公園搬到金蓮花廣場附近的綜藝館。其他節目也多是食、買、玩,或是show off 某人的私藏,或是以極離地方式介紹中國文化,再不然就是家居風水。某些節目更一播四、五年,似乎還會繼續播下去。

反觀香港電台會不斷探討各種議題,例如近年已做了好幾次探討同性戀、換性議題的專題報道。請問澳廣視做了多少個有關專題?港台會有「大叔又如何」致力提高大眾對中年男士健康的關注;有「黃金歲月」探討老年話題及鼓勵長者以積極態度面對;港台在2019年度計劃中提到,將會在部分港台電視節目為視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新服務,於對白或旁述之間提供影像口述;亦會在部分節目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字幕,方便他們觀看節目;另外,港台也有「社區參與廣播服務」,即由港台提供平台,讓社區、非政府機構及弱勢社群參與廣播,以推動多元意見、社會共融、人才培育等。香港政府甚至設立了社區參與廣播基金以供申請。而請問,澳廣視多年來播放了多少次本地製作的微電影或短片?

澳廣視與香港電台能不能互相比較,大家可以隨便討論。事實上香港電台亦非完美,只因港澳兩地接近,兩台又同是由政府公帑支持營運的公營廣播服務提供者,因而在此作比較。平情而論,公眾要了解港台的現況也不難,因為港台的年度計劃及年度報告比澳廣視的要清晰得多;例如有多少小時/個新節目、舉辦社區/教育活動的次數、各類節目的百份比等,都有清楚列明,甚至是港台自己內部的環保措施、成效都可在網上輕鬆查閱。港台每季所收到的索取及發放資料申請,亦會根據《公開資料守則》披露,尚算透明。而澳廣視呢?

澳廣視定位為「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每年燒咁多公帑,又有幾多新聞或節目有公益性?不諱言,以上種種並非今時今日才發生。前線員工一直不斷努力,希望拓闊空間,深挖議題,如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今年初所言的「捍衛輿論的公義正道」、「努力講好澳門故事」,卻因整個執委會的問題而處處受到掣肘,令公司的新聞乃至節目質素一直未能提升。為此,整個澳廣視執委會都難辭其責。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