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擴闊道路為由刪車位 陳德勝:不應「救一個殺兩個」

065 掘金:無日無之道路工程 紙本月刊

文:論盡

網址:https://aamacau.com/?p=49212

時間:2018年09月29日 10:10

城規委員陳德勝

城規委員陳德勝

社會對於無之無日的道路工程早就怨聲載道,而近期更令居民不滿的,莫過於交通事務局在工程過後,以「擴闊道路及行人路」為由刪減路邊泊車位。城規會委員陳德勝就對於政府的做法表示失望,形容這種做法是「救了一個殺了兩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部門,我支持你擴闊道路及行人道,但當你未有平衡區內的車位數量時,你就不能這樣做。政府最大的功能是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而非單純從自己的想法去做,當全澳只得5萬個合法車位,但有10多萬部機動車輛時,就應要靈活、科學地處理這個問題。」

陳德勝指出,當政府不斷刪減路邊車位,同時又沒有給出良好的方法來解決「泊車難」問題時,就會令到居民怨氣更甚。「當局不應以你死你事、放棄駕車改搭公交的態度來處理泊車問題,許多人有生活、營商上的需要而去駕車,不能說駕駛車輛就是奢侈。政府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但從居民的角度上,就會覺得政府沒有尊重、關心他們。」

「交局只是以自己的思維去想,居民能否泊到車不關我事,政府又有否想過普羅大眾的苦處?有否想過要送貨的商戶的情況?」他認為,當局應靈活處理泊車問題,若某個區域缺乏停車位時,理應在車流量較少的時份,如晚上等,開放部分道路讓居民泊車,並在早上駛走,若車主未有及時駛走車輛,則通知車主駛走,或透過法律來作出處罰。「這樣才能令到居民覺得政府心中仍有他們,一方面確保有位可泊,另一方面又可以擴闊道路及行人路。」

掘路亂象因缺乏總體規劃
陳:道路工程欠遠見

每逢掘路,居民定必怨聲載道。陳德勝認為,現時本澳的道路工程引發出的各種問題,源於政府做任何事都缺乏總體的規劃,部門各施各法、各有所想、各想政績,才會導致今時今日的局面。「其實全世界都有掘路工程,都有擴展路網的發展,為何某些國家和地區對這些發展進行規劃,落實時做得十分好,不會完全阻礙市民的正常生活。」

反觀本澳,雖然政府建立了一個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專門負責協調、安排不同公用事業機構的道路工程。但陳德勝則指,即使過往審計署曾經批評過小組的各項不足,但小組的工作成效進步得不多,道路工程仍然影響著居民。「居民不明白,為何一條馬路會一年到晚都在掘?政府雖然有其說法,如渠網老化、電力不足等等,但是政府卻說不出一條馬路中,有多少的管道需要更新,說不出地下管線的更新遠景,亦未有預視到某個區域將會有什麼新樓宇,預先為未來舖設管道。」

「這個問題並沒有對與錯,因為社會一定要發展。但是政府說不出新區的發展願景,究竟新城區未來會有多少設施?現在是否應為未來數十年新城區的發展預先做好基礎?」

掘路工程前期資訊發佈不充足
陳:為何不學高士德下水道工程經驗?

他亦指出,政府很多時進行道路工程時,其前期的發佈並不充足,「許多居民根本不知道究竟在掘些什麼,亦不知工期需要多長。這是絕對會影響到商戶的生意,並且剝奪行人的步行權利。」他指,2011年當局進行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前,其事前工作做得比較好,如事前落區諮詢居民、商戶意見,令居民及商戶明白工程的詳情,以及工期長短,將影響減到最少,「為何不仿效高士德下水道工程的經驗?」

「每逢有工程時,政府都會說是社會有需要,已盡量去統籌,盡量不重複開挖,但是話說完以後,同一路段又再重新開挖,以千種理由來推搪。」陳德勝認為,當局應由一個部門統一去進行統籌,「哪個司要在某個地方做設施時,應統一、一次過完成道路工程,而非今日街頭做完某個政府設施,他日街尾又再做私人設施,就要分開數段來掘同一條路。但是政府內誰可以這個統籌的角色?是否一個協調小組就有足夠能力?這是值得商榷的。」

舊區無法建共同管溝
陳:不應什麼都不做

事實上,面對道路工程「重複開挖」的老問題,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要引入「共同管溝」,集中放置及管理地下管線,但政府就表明未來只會在新城區設置共同管溝。陳德勝認為,由於舊城區的道路十分狹窄,要在舊區設共同管溝相對有難道,「舊區做不了,是否等於什麼都不做呢?」他認為,政府應當建立地下管線的完整資料庫,「要治理水浸、地下管線等問題時,首先要有一個資料庫以及充足的數據去處理。」

另一方面,他認為,無論是社會還是城規會,都對未來新城區共同管溝的管理工作抱有疑問。「應該要透明化,就如橫琴就做得相當好,將所有管線進行分類,並設有24小時的監控設備,以監察管道中的所有設施,並方便工作人員進入管道維修。」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