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社工:共建互助氛圍 後續支援不可少

2018-01-26 發動社區網絡 支援家暴受害人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4825

時間:2018年02月1日 15:15

洪婉婷(左)葉鑑波(右)

「身處家庭暴力成長的孩子,有一定比例成年後亦會使用暴力去面對家庭。」聖公會樂天倫賭博輔導暨健康家庭服務中心主任葉鑑波表示,新一代家長需要學習,社會亦要建立一個欣賞主動求助的氛圍,而非有問題才會向社工和輔導員求助。「主動求助是想改善家庭,才是勇敢的表現,應被鼓勵。」

建關懷氛圍 鼓勵求助

香港五歲女童被家人虐打致死案件近日引起港澳兩地市民高度關注。中國人向有「清官難審家庭事」、「寧教人打仔」等觀念,認為應少管別人家事。但一條人命再次敲響警鐘,提醒公眾家暴隨時可奪去珍貴的生命,摧毀小朋友的童年以至以後人生。葉鑑波指,家暴距離大家並不遙遠,提醒大眾要關懷左鄰右里,鼓勵他們在情況變得嚴重,不可挽回前求助。「如這氛圍存在時,資源就更全面。學校、社會服務機構等,是最基本的安全網,但(有這)非正式資源,這可能更有效。」

聖公會學校輔導服務主任洪婉婷亦表示,家庭或社區都是一個整全概念,當中關乎敏感度,或身邊的人有否關懷。「如香港的個案,是一個重婚家庭、年輕父母。不是要標籤,而是會否大家都忽略了這對父母的需要。如他們要用這些方法對待,是否沒有其他出路?」「要從根本出發,怎樣去提高意識,去關顧到身邊的家庭、社區、鄰里。」

家庭需要時刻在變 需相應支援

二人又提到,家庭的需要每刻都在變化,不是介入危機了,事情就處理了。「家庭需要變化,孩子不斷成長,應因應需要,制定不同的服務策略,而不是回應了某時段就當完成了。」又指家庭暴力會為受害人帶來很大的創傷,要長時間跟進。「危機事件處理完,但兒童成長還有很多階段,甚至整個家庭發展都有很多階段。過了這些階段,怎樣協助他們重新振作,自力更生,照顧小朋友等,現時資源較集中在前面(危機處理),不是說後面沒有跟進,但亦可將一些資源放在後面延續的部分。」

洪婉婷又指,《家暴法》實施後,老師、校醫、輔導員等都對虐兒等意識有提升,但同時指出,社會複雜了,個案亦一定程度上比以往複雜,認為為前線人員提供的培訓需要加強,以提升前線的敏感度及技巧。「如對《家暴法》法例的培訓,怎樣接觸家庭等。社會對家暴法意識高了,同事都要與時並進,過往個案的數量及複雜性都沒現在多及高,社會複雜了,個案複雜性也提高了。再婚家庭、輪班家庭……同事在這些專業上需要與時並進地提高。」

洪亦認為,應增加前線人員比例。「因為個案增加,學生輔導員的比例不太足夠。他們要萬能,家暴要懂處理,一般青少年問題要懂處理,家長講座、工作坊,教師培訓等。面對現時複雜的環境,前線人員比例要增加。」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