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精神衛生服務問題多 群力智庫倡政府檢討「四級聯防」機制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1050

時間:2017年07月29日 18:18

隨著本澳經濟急速發展,都市人生活緊張,愈來愈多居民患上情緒病、精神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但由於居民對心理、精神疾病的認知普遍不足,不願尋求協助,往往導致情況惡化,容易發生憾事。群力智庫發表《愛同行、防自殘—構建社區精神健康研究報告》,透過分析及研究現時本澳社區神精狀況、社區精神健康服務情況及心理輔導的行業狀況,引起社會對因情緒問題企圖自殺人士及家屬的關注,同時促請當局在社區中加強精神健康的宣傳教育,預防自殺意識在社區,特別是年輕群體中蔓延。

街總社區心理輔導隊主任陳立文表示,現時政府在精神健康工作上採取「四級聯防」的服務機制,分別承擔精神病病的預防、治療、復康等各個領域,包括第一級:社區內所有相關提供體,由相關服務工作人員提供服務;第二級: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服務,由專業心理治療師提供服務;第三級:衛生中心精神健康服務,由專業心理治療師、護士及醫生提供服務;以及第四級:山頂醫院精神科服務,由多職系精神科團隊等醫療工作人員提供服務。

而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則表示,本澳精神衛生服務存在多個問題,其中心理服務專業人員存在不足情況。她指出,現時山頂醫院擁有16名精神科醫生、15名心理治療師及9名職業治療師。按人口比例計算,現時本澳每一名精神科醫生需要應對達35,000人(1:35,000),與世衛標準(1:10,000)、香港(1:20,000)及台灣(1:11,327)均存在較大落差,反映精神科醫生數目明顯不足。

張淑玲亦指,現時政府正構建「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採取精神衛生、服務融合在社區的模式,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持續性診治措施,定期安排病人接受門診評估,提供針對性治療及跟進,病人缺診時會啟動追縱程序。但早前台山新城市花園一名年僅30歲的精神病患者倒斃半年才被發現,反映政府對重返社區的精神復康者的跟進工作存在一定缺失。對於一些沒有覆診或拒絕社工局協助的個案,政府的後續跟進及支援工作如何,社會無從得知。

她續指,都市人生活壓力過大,容易產生精神亞健康情況。若忽視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會容易錯過最佳求醫時間,令病情惡化。而居民普遍存在對精神病患的誤解及歧視,除了耽誤接受治療的時間外,亦會使隱蔽個案更難發現。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認為,政府對民間機構的支援不足,使民間心理治療機構難以針對個案工作細項化。建議當局加大資源投入社區心理諮詢服務,調升服務經費資助,完善專業資格認證,加強心理專業人員的培養及引進,並推動民間社團設立心理外展服務,強化協同效應。政府亦應逐步增加精神科專科醫生比例,務求進一步拉近世衛標準之間的差異。而現時本澳約有50多名心理治療師,每年亦有大量心理本科畢業生。當局應善用人資,參考教師及社工的資助方式,加大對專業人員的資助待遇,拉近公職及民間治療師的薪酬差異。

陳家良續指,政府應檢討「四級聯防」機制是否存在缺失,對於重返社區的個案,應檢討如何作出有效的跟進及治療,以免其不按療程服藥而影響病情,增加復發及加重病情的風險。而社會對精神病缺乏認識,不少人對病患存在害怕、恐懼,導致患者不敢主動求醫,亦擔心被誤會及貼上負面標籤。政府應進一步強化社區支援,結合民間力量,推廣精神健康及培養樂觀等訊息,減低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負面標籤。又認為當局應彈性處理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場所的規格要求,從而貼近社會變化及需求。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