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自殺如影隨形 潘志明:關懷要願意畀時間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1053

時間:2017年07月30日 14:14

近日有研究指,澳門抑鬱症的普遍性比香港、大陸更嚴重。負責該研究的學者之一賀佰恩(Brian Hall)更直言,「抑鬱症與自殺如影隨形,我們亦知道澳門人正出現自殺的想法。」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城市人生活忙碌,容易忽略身邊人需要,「有樣嘢肯定要學嘅係,我哋願意畀時間。」

社會關係疏離      有事何處訴?

澳門明愛生命熱線於1984年成立,2003年開始全年不間斷每天24小時為居民提供電話情緒疏導服務,現時亦設有Facebook 私信、Wechat、Whatsapp及電郵等途徑。潘志明表示,熱線的工作主要是關懷,「有條熱線讓佢哋可以傾訴,亦讓佢哋有機會向人求助。」故並不限於抑鬱或自殺,「有啲人開心都可以打嚟,有開心事講畀屋企人聽,屋企人唔聽,佢就變咗唔開心。」

「人人都忙碌,掛住工作,忽略咗家人、忽略咗舊同事、舊同學、舊朋友。」他坦言,自殺事件「一單都嫌多」,但城市人生活忙碌,人際關係疏離,經濟發展亦避免不了自殺。而根據司警局的數字,截至今年6月30日,2017年於澳門自殺的人數共有32個,即平均約6日就有一人死於自殺,數字與2016相若。另一方面,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6年60名死於自殺的人當中, 39名是男性;若用年齡計算,則是40至64歲一群為多,有32人,其次是40歲以下,有15人。

潘志明:關懷要願意畀時間

潘志明指,抑鬱症的人會經常說自殺,而家人通常會幫佢「句號」,「話『唔好講呢啲!』『咁後生唔會死嘅!』」但親友不應忽略這些「訊號」,「因為佢真係有機會死。」而抑鬱是持續的,視乎有沒有家人或朋友時常關顧,有時或會被這些訊號打亂家人的計劃,「咁視乎家人願唔願意犧牲,調整方向。」

「因為佢哋覺得自己應該死,嗰一刻有人捉緊佢,就幫佢解決咗問題,令佢唔覺得自己應該死。」

「陪就最好,話佢聽『你有咩同我傾兩句,我唔識聽我都響度』,就陪住佢。」

他又提到,根據生命熱線的經驗,無聲電話很多時並非惡作劇,而是另一個「測試」,「有啲人打嚟,無聲之後先有聲,(想知道)『嗰個人有冇耐性,聽我無聲(電話),我先同人講。』」又指,有時服務對象會說「唔關你事,你幫唔到我㗎喇!」、「你畀我靜一靜啦!」這時親友可安靜地坐在他身旁,以示支持,讓他知道身邊仍有人願意關心他。潘直言,技巧並非社工專利。

「但有樣嘢肯定要學嘅係,我哋願意畀時間。」

「一般人就係唔願意畀時間,越熟越唔畀時間,『唔好煩我』,一句就完咗。」

 

明愛生命熱線:28525222

明愛生命熱線FB專頁:https://goo.gl/FpGojT

Wechat ID: newlifenet2017

Whatsapp :68840800

Instagram: lifenet2017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關報道:

從一宗悲劇看澳門的自殺問題

https://goo.gl/XUngYq

澳門自殺問題

https://goo.gl/5gBrBU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