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資助黑洞 家長怒轟:教青局縱容

2015-04-03 特教風暴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6474

時間:2015年04月3日 10:10

一直低調進行的特教修法諮詢原本在三月底結束,但卻被一宗涉及融合生資助的舉報完全炸開,接著更多的舉報曝光,這道缺口瞬間延展成一道長長的裂縫,讓人首次窺見教育制度內一個潛藏多年的財政黑洞。除了兩間學校被指控涉嫌將特教資助「肥上瘦下」,本報接獲另一間學校老師投訴,指科任老師教的融合生數目相同,但兩年的補貼額竟相差三倍。也有老師報料稱,去年已向監管部門及議員投訴,懷疑校方不合理使用特教資助、肥上瘦下,結果教青局及廉署只是回覆沒有問題便歸檔。

當教青局呼籲更多知情者舉報的同時,原來當局早已接獲投訴。有家長批評教青局一直漠視、縱容學校,合法但絕不合理,未有加強監管龐大資源是否用得其所。即使家長對私校融合教育有不滿,也是敢怒不敢言,只怕被標籤成「麻煩家長」,最終受害的也是子女。

* 津貼額以每年包班津貼除25人計算(高中除外,35人一班)。數據由學社提供。

* 津貼額以每年包班津貼除25人計算(高中除外,35人一班)。數據由學社提供。

特教資助養肥校長?

為了鼓勵更多私校參與融合教育,教青局○六年起推出特別補助制度,每名融合生的學費補貼是一般學生三倍,每名幼稚園生一年有近十萬資助,初中生更超過十三萬(見圖) ,另外還有額外資助支援教學改善設備和購買器材。金額之高,令前線老師和家長震驚,教青局從未有主動披露歷年用於融合教育的金額,直至新澳門學社爆出第一宗舉報,才令事件被炸開。

學社在三月中召開記者會,指稱風順堂一學校疑涉「肥上瘦下」,該校一年獲六百萬融合資助,但特教老師月薪僅兩萬幾,校長一年獲得的特教補貼高達六位數字。其後《愛瞞日報》爆出另一宗醜聞,黑沙環一學校老師舉報校長領取的特教資助比前線老師多三倍,另有一成資助被強行扣起做「公家飯局錢」。對於學校涉嫌自肥,教青局只稱一直有查帳,又指除了老師和輔導員,其他有參與融合生教學相關的統籌、策劃、管理、照顧、輔導工作的行政人員也有資格收取報酬,調查工作仍在進行。

繼學社揭發風順堂一學校後,再有一間黑沙環區中學被指疑將融合生資助「肥上瘦下」。

繼學社揭發風順堂一學校後,再有一間黑沙環區中學被指疑將融合生資助「肥上瘦下」。

教師質疑互相包庇

本報近日接獲另一間學校老師投訴,指學校怎計算融合資助一直是個謎。該名科任老師表示,近年一直被安排輔助兩名融合生,在午休或課後時間再補課。輔導學生數目相同,但到教師手上的補貼兩年卻相差三倍,舉例說,前年獲得的資助是一千多元,去年是五千多。校內老師都質疑資助是怎樣計算,當見到上報教青局的資助申領表格上有校長和主任的名字都感到驚訝,「很過份!他們哪有出力教融合生?對學生不聞不問,融合課程也沒有修讀,有資格嗎?」這位老師稱,由於管理層手握年底評核的生殺大權,屬下老師都是敢怒不敢言。

另一名曾向教青局和廉署舉報的老師直言非常失望:「實在忍無可忍,我們才去投訴,但查了一年還是說沒有問題,最終也像坊眾高層說私校毋須公開帳目,我們懷疑有官官相衛的成份,互相縱容、互相包庇!」

本報曾向教青局查詢可曾設定行政人員獲得津貼的上限,參與任教老師的津貼是如何計算,當局可曾向學校作出任何指引?以及資源老師的資歷要求、歷年融合資助涉及金額等,但至截稿前當局未有回覆。

本報曾去信查詢教青局歷年融合資助總額及行政人員津助上限,但暫時未有回覆。

本報曾去信查詢教青局歷年融合資助總額及行政人員津助上限,但暫時未有回覆。

家長怒轟:教青局縱容!

巨額資助有多少落到融合生身上,不但老師有疑問,家長也大呼「貨不對辦」。陳太直言不少融合生家長聽到這數字都感到憤怒,不少參與計劃學校連一個資源老師都無,只由普通班老師兼任輔導,不但老師沒增加,教學用具沒增加,社工、語言治療、情緒治療樣樣缺,一眾家長不禁要問:錢到底去了哪裡?

他們也不是沒向教青局投訴過,「學校每年有財政報告,那為何不告訴我們是怎樣用?花在老師、教材、設備各佔幾成?一個學生差不多十萬資助,若不是高層落袋,為何人手這樣缺?教青局光是查帳,這樣監管有用嗎?為何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問過家長是否滿意?教青局知道發生甚麼事,但卻默許學校這樣做!教青局也很被動,他們要求學校開額,學校見有錢收又無要求,點解唔收?」

兒子不會再讀私校

之前各種不愉快經歷,令陳太斬釘截鐵的說:不會再讓兒子踏入私校!

兒子被評為智力發展遲緩,有讀寫障礙,肌肉無力,大小肌不協調。幼稚園一直讀私校,但升到小一,陳太就發現問題來了,「功課、測驗很緊張,他根本承受不了。有跟資源老師溝通過,她說可以減的已經減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減,同學寫一版功課,他也是寫一版功課。老師默書只是讀多幾次,給他一些提示,仍然要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趕進度、趕功課,達到相同的標準。家長很清楚自己仔女的能力,他根本生存不到。」

在高壓的學習環境下,小朋友的情緒也經常爆發,「會發脾氣,好焦慮,有時會打人、亂衝亂撞,已經有點失控,但學校仍然要這樣迫他。」更令陳太氣憤的是資源老師的不解和冷嘲熱諷,兒子本身看不到白色,治療師建議用一張黃色咭片放在書本上,協助他看清字體。陳太曾向資源老師反映,但對方的回覆只是:這些都不關學校事、如果你有買就拿來學校用,其他學生都不會用這些特別用具,他用了不就會被標籤嗎?

溝通無效,雖有不滿但陳太都不敢再說太多,怕被標籤成「麻煩家長」往後的情況只會更壞,「如果老師認為這個媽媽有好多問題、好麻煩,可能會抗拒這學生,在校發生甚麼事也不會對你說。他們會覺得很多事只是家長一廂情願,你們根本不了解。家長敢怒不敢言,怕得罪學校,但求仔女繼續有書讀就算。」

街總理事長吳小麗否認旗下坊眾學校不合理使用特教資助,強調清者自清。但當時即有檢舉人反駁,街總高層亦有出席「公費飯局」。

街總理事長吳小麗否認旗下坊眾學校不合理使用特教資助,強調清者自清。但當時即有檢舉人反駁,街總高層亦有出席「公費飯局」。

公校一樣僧多粥少

好不容易讀完小一,陳太馬上將兒子轉到公校,但資源相對充裕的公校,面對眾多融合生,語言治療、情緒輔導、行為偏差等方面的輔導依然是僧多粥少。「一個語言治療師要應付全校學生,可以想像壓力有多大!情緒、語言治療兩、三個星期才有一堂,對小孩根本無效果,隔個星期他們已忘了,要有密集式訓練才會有進步。」想過在校外為兒子尋找其他服務,但價錢卻貴得驚人,一堂語言治療六百元,職業治療四十五分鐘七百元,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

融合教育推行近十年,陳太認為專業人員永遠都缺,語言治療師增加沒有幾個,教青局只會辦講座,但對家長來說根本無補於事。既然明知專業人手不足,何不邀請香港的語言治療師培訓家長,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訓練,在家也可幫助小孩,總好過一直等等等。

低調諮詢  家長:要通知有幾難?

特教諮詢要說的也太多,但教青局一開始連家長專場也沒有,陳太批評當局根本沒有誠意,「我們主動打去問教青局,後來加場了,但完全沒有宣傳。各家學校有多少融合生教青局完全知道,透過學校通知家長有多難?我們只知道出席要登記,原來發問也要事先登記,十年來教青局都沒有問過家長學校的支援是否足夠!」

融合生學額緊缺,特別升中名額比小學少一大截,家長都感到徬徨。陳太感嘆,教青局的所謂轉介服務,只是給你一張學校名單,很多學校打去不是額滿就是直接說「唔收」,教青局應公佈各校的餘額,免家長白跑一趟。此外,現時未入學的幼兒若發現有問題,從排期接受評估、尋找對口服務到找學校,家長要四處叩門,部門與部門之間完全沒有聯繫,她促請當局為「早療服務」指定一個專責統籌的部門,供連貫的轉介和跟進服務。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