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動物園──嘉道理農場

2015-01-23 愛著牠,困著牠? 專題報道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4409

時間:2015年01月23日 10:10

弟弟阿偉住在香港,去年一天,他在街邊撿到一隻受傷的麻鷹,便帶了回家。結果婆婆向我抱怨,「那隻大鳥在家裡亂飛亂撞,還把我的手也啄傷了。弟弟當然並非故意要搗亂自己的家,只是把家讓給麻鷹暫住罷了,後來他打了嘉道理農場的電話,麻鷹就去了農場療傷。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嘉道理農場的名字。前幾天在香港,有機會帶上小蜜蜂,跟著阿偉親自去農場看看。

蔬菜園裡,可以看到動植物的互動

蔬菜園裡,可以看到動植物的互動


那真是個意外驚喜的旅程。

嘉道理農場位於香港大帽山北坡和山麓,有山谷清溪,翠林環抱。農場的前身——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是1951年由嘉道理兄弟——賀理士爵士及羅蘭士勳爵創立。那時為了幫助大量湧入香港的內地難民,嘉道理兄弟用「助人自助」的方式提供農業資源給這些貧民。後來香港農業逐漸式微,農場就將焦點轉向環境問題。以向大眾宣傳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理念為使命。

農場既是植物園,也是動物園。

踏入了農場的大門,除了看到受妥善照顧的大樹、吞吐山林獨有的清冽空氣之外,還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幾乎都與永續生活有關:顯眼的垃圾分類回收桶、綠色知識的宣傳欄,就連廣場樹蔭下都特意留著的鋪滿落葉的大面積泥地,還有每一個角落的植物也立著牌子以介紹種植知識。肚子餓了,就到小食亭,他們提供的也都是素食的餐點。園裡唯一可以購物的地方則只售賣本地有機的產品和園裡自產的蔬菜,大家手握一把只有紙稍微包扎的蔬菜,沒有膠袋,非常漂亮。

女兒小蜜蜂,在菜田間的野草叢中發現了可愛的紅色莓果,興奮地把玩,湊過去看竟是我小時候愛玩的蛇莓。已經很久不見,現竟在香港又成為小女的玩伴,一時像穿梭了時空般,感動。除了生機盎然的有機蔬菜園,嘉道理農場還有動物園區。與傳統動物園和現在流行的以動物取樂的「樂園」不同,這裡並不蒐集新鮮物種,也沒有迎合人類的動物表演。這裡只有家常的雞和豬、一些受傷的本地動物,以及在寵物市場非法交易中救下的受保護類動物。這些動物或者是園區生態系統的一環,或者是經歷磨難必須依賴人類照顧:有失去一隻翼的貓頭鷹、骨折無法高飛的麻鷹,也有一百多種蝴蝶、蝙蝠、野豬等本地物種。有些場館是空的,因為動物需要休息,或者受傷痊癒,放回了野地。需要用大量能源維持原生地溫度的,諸如熊貓丶北極熊丶企鵝,你是不會在農場看到的。孩子毫不介意,野豬的尾巴已夠她興奮地大叫了。

弟弟之前所救的麻鷹,顯然就來到了園中的猛禽區。如果幸運地恢復身體,牠應該早重新回到藍天了。但這樣的機率卻不高,因在城市受傷的鳥類,多數是誤撞了建築物玻璃,不死也會有嚴重骨折,農場巴士的義務導賞員這樣告訴我。在經歷過一段熱火朝天改造地貌的建設後,人們終於發現——自己所建造的對於其他物種並非福音。

20150118_160537

傳統動物園,是為人類度身定做的樂園,而非動物。

這一趟旅程,小孩玩得不願離開,而大人也接受到不同以往的生命教育。參觀過的動物園,或海洋公園,將世界各地的新奇動物集中在一起,不過為了滿足人的好奇心,人類甚至把動物被囚禁產生的刻板行為誤會成動物天性的可愛:獵豹原本奔跑在非洲大草原、海豚則在海洋裡自由捕食戲耍、而大象成群結隊穿過一片大陸,這些動物來到動物園(或樂園)的狹小空間,縱然不會餓死,卻已經不是原來的物種了。所以動物園的意義何在,它真的可以提高人們的保育意識嗎?

世界各國的動物保護人士致力於取締國內所有的傳統動物園,而我們卻還在努力囚禁更多的動物,製造出人類的樂園。慶幸在嘉道理農場,我看到了自然的循環,看到了對生命的尊重,看到了不一樣的動物園。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