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儼如猛虎的高通脹威脅下,澳門特區政府是否做好準備、採取可行措施協助市民對抗通脹呢?這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亦是對崔世安政府施政能力的考驗。不過,觀察目前狀況,特區政府似乎仍是見步行步;當中表現既欠缺以人為本的理念,復又欠缺科學決策的實質本事,是以,我們或許祈上蒼繼續眷顧澳門這塊福地,好讓一眾平民百姓可安然渡過高通脹下困頓日子矣!
澳門官僚自我感覺良好
顯然,在步向高通脹困境十分清楚的情況下,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他的明年施政報告中未見積極應對部署。有關切時事的知識界朋友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在十月十三日發表的《2010-2011施政報告》,在引言部份已表明「香港經濟今年全年可望有百分之五至六的增長。不過,外圍經濟仍存在大量變數。美國經濟復甦後勁不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未過去,不但增添了環球經濟不行的風險,也增加了亞洲資產泡沫的危險。我們要時刻警愓,防患未然。」但澳門特區政府在十一月十六日發表的《201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卻缺乏危機意識與必要的內省。前言部份主要自我感覺良好地說明「有序地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和「為特區未來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的頌詞。
將港澳兩位特首的施政報告一作比較,果真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了。澳門特首似乎無知無覺,即使在施政報告中關於「持續改善民生素質」部分亦只是簡單地說:「特區政府將繼續紓緩通脹為居民的生活壓力,扶助弱勢社群,協助有需要人士解決困難。在廣泛聽取民意後,決定繼續實施多項稅務減免,經濟補貼或津貼措施。」而這些措施,實情是由前任特首何厚鏵已實施。換言之第三屆政府是繼續奉行而已。但就沒有特別針對今次來勢之猛的高通脹採取特別應對舉措,反而在明年竟將居民現金分享的金額由去年及今年都是六千元,一下子削減了兩千元。而當這一現金分享「縮水」決定旋即引起居民強烈反彈的情勢下,崔世安在翌日(十七號)立法會的特首施政答問大會,急忙「補鑊」,宣佈將採取多項扶助弱勢社群舉措及增加資助學生車資的決定。
誠然,由此亦正反映出現屆政府的思維之閉塞及能力之弱。有學者分析指出,整體上,未來一年的施政報告對通脹問題和外圍經濟環境的變動缺乏正面回應。作為政府缺乏向市民交代在抗禦新一輪環球經濟下行危機的部署,這個預計在明年中才會真正反映出來的經濟影響,相信會對以「民生優先」的施政帶來重大考驗。這種缺乏風險評估的「科學決策」造就了在高財政稅收但通脹上揚下,收縮「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施政,打擊了外界的接受程度。
御用學者顛倒黑白
這回到現金分享「縮水」議題,坊間和政界各有不同觀點評論,在多元社會本也是正常事。可是當權派一些「保皇」議員為掩飾主政者決策失誤,而不惜顛倒黑白,甚至呈露出對平民百姓不友善的語態,實在令人反感,且更激發了人們的逆反心理。要指出的是,現金分享不是政府「恩賜」,這是市民應該享有的。學者表示,環顧全球,分享計劃並不是新鮮事物,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有的會是直接向全民發放現金、有選擇向長者或兒童發放現金、有的選擇向納稅人作現金退稅,這也是政府透過財政資源再分配的方式,在特定時期來發揮它的市場調節作用。所謂的特定時期,有些會選擇在政府稅收不樂觀但經濟卻低迷的時間用來刺激消費,有些會選擇在政府稅收取得成績時與民共享。
對於本澳的二0一一年的現金分享計劃,學者認為,已不能單純從分享經濟成果的角度考慮。它還起到一定作用,可紓緩市民眼底下的承受通脹壓力,穩定民心與民生。因此,通脹與現金分享計劃所引伸到的所謂「養懶人」或「無助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是一個未經科學研究的說法。如果這問題從政府管治能力的角度思考,管治要有科學依據亦須有決策智慧,擺在當前的是決策未及把握適當的時機而作出,又或者可以說是政府財政能力與管治能力不對稱。
匯率轉軌與對抗通脹
再說到應對通脹問題,民主派立法議員吳國昌表示,因應本澳現實環境的因率值及輸入因素引致的通脹威脅,最有效以至徹底回應手段是實行匯率轉軌。但此道相信特區政府不敢亦不可能實行。不過,以特區政府擁有豐裕財政資源(這可是外地許多正受財赤之困的政府所缺)的有利基調,亦是能夠有所作為的。吳國昌認為特區政府可做亦應做的包括:(一)推出更大量公共房屋,以平抑市民的居住成本;(二)公帑轉移給弱勢群體,譬如派錢或增加福利;(三)打破輸入必需品的人為壟斷環節,促價格到合理水平,等等。
而來自工聯直選議員李從正就認為,在對抗通脹問題上,特區政府除了以現金分享作為短期應急式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機制保障居民的生活必須品價格穩定合理,如鮮活食品、食油、白米、水、電和石油氣,避免出現因為專營或被業界聯手壟斷操控市場,謀取暴利,導致居民因沒有替代品而任由宰割的狀況。
打破市場壟斷
李從正指出,政府在面對如此兇猛的通脹,應盡快、加快檢視目前本澳鮮活及糧油副食品各個供銷環節是否暢通、有否出現問題,確保市場正常運作。如價格與內地相差兩三倍的豬肉,國家在源頭供應上已對澳門作出承諾保證價格穩定合理,源頭供貨環節並非鮮活食品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問題在於食品從供應總代理商出來後,進入澳門市場、最終去到消費者的零售價格倍增。以五百克、一市斤豬肉為例,現時內地批發價是八元人民幣,而供應總代理商批出澳門市場的價格是十元人幣,但去到最終零售價格卻是三十元澳門元,扣除人民匯率因素,相差兩倍有多,可見問題出現在澳門內部市場,經銷、批發、屠場、零售等中間環節太多,加市場價格不透明,層層盈利之下,最終到達消費者的零售價格高企。
可見,若無法規範澳門內部市場正常運作,即使國家如何承諾增加供應,如何保證價格合理穩定都是徒勞無功,鮮活食品從供應總代理商出來進入澳門內部市場後,經過多重的中間環節,最終零售價格仍然是高企不下。
故此,李從正建議公開內地來貨價,刪除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相信有助降低本澳鮮活食品價格。另外,他指本澳可參考新加坡,由愛心企業經營超級市場,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必須品供應充足、價格低廉,讓市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此外,優化食物銀行,並對於接受最低收入補貼等弱勢群體加以關切,按通脹形勢適時加大援助的力度。
李從正還表示,當年本澳經濟低迷勞資雙方同舟共濟,僱員甘願減薪抗逆境,今天,老闆們亦不應加薪,與僱員齊心抗通脹,共建和諧勞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