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舊區也有自己的生命力——訪文化人蕭家怡

128 舊區如夢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7620

時間:2024年01月5日 11:11

對於一個成長於舊區的澳門人而言,舊區及活化的意義應該是什麼?一個居住單位、社區、建築或區域被定義為「舊」的時候,「舊」並不單意味著殘破或荒涼,而內含因時間積存而成的關係連結,牽起這個地區和這一群人。

「基本上我所有的成長記憶,跟澳門的舊區有一個很密切的關係。」蕭家怡說道。作為一位成長於澳門的九十後,她在澳門的生活經驗就以到香港升讀大學為時間界線,後來亦是常居香港為主。對於舊日家園,她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

關前薈在今年六月開幕。

關前薈在今年六月開幕。

街坊變化 舊日印象不再

自二〇〇三年起,澳門發展賭業及旅遊業,不同的機構或博企進駐,至現時近五十間賭場及數個大型酒店渡假村在澳門營運,可見其快速發展。「以前沒有太大的感受,但有種密切的倫理關係,樓下的店鋪是『睇住我大』的叔叔阿姨開,甚至是去店鋪吃飯忘了帶錢都不要緊,爸爸媽媽今天放工再來付都可以。」蕭家怡說,這些具體印象叫作「人情味」。

在蕭家怡離開澳門赴香港升學、不再長居澳門後,她發現,這些由原有居住環境而促成的街坊鄰里關係開始產生改變。「開始發現一些熟悉的老店淡出,隨著部分新店進駐也帶來一些不同的消費的人群。整個以前我生活的地方,好像場景不同,參與的人也有一點不同。」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疫情三年令她這種感受更見深刻。「最近一次回去,我走過一次關前薈。」這是蕭家怡由家前往市中心的必經之路,「以前都經常會經過關前街,但是這次看到關前薈,其實感覺是,這個真的已經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關前街了,變化很大。」她憶述,從前的關前街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店鋪,不算說特別興旺,它只是一條路,有一些「爛鬼樓」是擺放舊物的日常雜貨攤。現在就則變了文青咖啡店,已經不再是以前售賣日用品的店鋪,而是擺放一些旅遊紀念品或者消費品,原來的社區居民不復見。「那些建築物是沒有換的,但是內容不同了。」

消費元素應連結舊區文化脈絡

問及舊建築裏內容物的轉變,若是活化成文藝場所,相較於娛樂消費,又會否影響對她對舊區活化的觀感?

蕭家怡認為,所謂舊區活化涉及一個重點,就是在活化後,原有的地方是為什麼人而設,也要思考舊區活化的方式與這個地方的連結有多深。她舉例,戀愛電影館是一個發展成功的例子,能保持舊有建築特色,亦與地方的歷史脈絡連結。

「文青cafe也好、酒店也好,又或者如手打檸茶的消費品也好,究竟跟關前街本身的文化歷史有沒有連結呢?如果它有連結到,就是我最樂見的一個活化方向。」蕭家怡又指,討論到政府和博企參與策劃大型區域的活化時,若加入消費場所是無可避免時,那就要考慮其中比重是多少。最理想的是,所設的消費場所可以連結到地區,或者回應到當區的居民的需要;而最差的情況就是,兩者完全不相關。

「(若規劃)只是當舊區一些建築物是個框架,然後塞不同的東西進去,再吸引人們消費,這樣的生意價值可能很高,但是對於我來說,這樣不會是一個成功的活化例子。」蕭家怡直言。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位於舊區的昔日家園,蕭家怡感慨道,「始終每天都在這個地區生活, 你會感受到變化有多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各活化計劃間應有聯繫 
難估計活化方向

澳門作為一個歷史城區,若要持續吸引旅客,城市也不可能維持一成不變。六大博企參與舊區活化,會否帶來濃厚「賭場品味」?蕭家怡指出,需要關注的是這些博企的計劃之間是否有意識地互相聯繫,從而形成「澳門」的整體面貌,還是各自為政。

她續指,博企以市場主導的方向去構思活化,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但能不能連結到澳門文化歷史的角度,這又是另一個問題,始終未能在計劃中看到細節。「五十五十,因為始終可能跳出官僚範疇的思考,然後有市場觸覺去運行的時候,可能又會是另一番景象,但我也不肯定。」

或許澳門能藉著舊區活化帶出「東方拉斯維加斯」的另一面。蕭家怡指出,各大博企其實很願意去作多元發展,如演唱會、文藝活動等。她估計,如果依照他們所說的發展方向,博彩發展須兼具適度多元的非博彩元素,需要其他文藝活動來淡化賭城形象,這個應該是政府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才對。「但是具體而言怎樣實踐,實踐到它的成效又如何呢?現在都回答不了,因為現在真的是一個很初期的過程,但是我只可以說,目的就是要淡化賭城的形象,而他們希望舊區活化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去出一分力,這個是肯定的。」

蕭家怡又指,片區活化或許達到可觀消費效益會是具體指標,但重點是,這些經濟收益是透過怎樣的途徑取得。社區變得商業化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問題是商業化的執行方向、細節、內裏的組成部分等等,都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舊區生命力需有機結合

事實上,她認為,澳門的居住或旅遊區域劃分並不明顯,而舊區生態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必須考慮到原居民的需求。「如果到最後只是出現一些在任何地方複製貼上都可以運作的活化效果,最後成為澳門舊區活化的結果,我只可以斷言,這樣的舊區活化一定是失敗。因為它跟澳門這個地方沒有任何有機的結合。」

蕭家怡認為,舊區不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只不過,怎樣將舊區的生命力轉化至可迎合到一定的商業標準,這個過程才有機會形成社會所能理解的舊區活化。她希望,在「歷史城區」的頭銜和世界不少成熟活化例子的參照下,即使改造及發展舊區,只屬於澳門的舊有社區文化光景也不致全數被掏空。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