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故事】多少澳門事 盡付笑談中──土生土語話劇《不日之星》

133 全民返工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994

時間:2024年05月26日 10:10

土生土語話劇團踏入第三十一年,今年繼續在藝術節的舞台上,以創作笑談澳門大小事。「今年不一定只是土生葡人的故事,裡面有些地方也是一般市民的小小心聲。其實不用我們演,澳門講場都有這些聲音,不過我們以幽默的方式來玩。」編導飛文基笑笑道,「土生土語話劇就是這樣,大家就笑返餐,也是反映我們真的很關心。」

面對現況 以話劇寄語

今年故事講述囂張的歌唱名師Elvira與欠缺自信的表演老師Délia打賭,看誰的學生能在唱歌比賽中勝出。Délia的學生是口吃的,所以大家都不看好她。手頭拮据的前「沓碼」Giselda遇上這事,於是開下盤口,賭誰會勝出,想着藉機「撈一筆」。

本職是律師的飛文基解釋,疫情過後,澳門很多行業仍在面對困境,樓市成交減少,很多店鋪關門大吉,即使是律師、工程師、建築師等專業行業也受到打擊。政府很希望能重回疫情前的狀態,博企的業績亦開始接近疫前水平,但非所有企業如是,一些行業仍然疲弱。「澳門有很多遊客,遊客是否真的在澳門花費?又是否人人都能賺到遊客在澳門的消費?」他深信澳門可以「大步檻過」,但現在很多人「頂唔住」。「澳門是蓮花地,但開花也需要等待。等之中,有人現在很艱難。希望這過渡期儘快過去。」

在這背景下,今年話劇的主軸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劇中不論是老師Délia還是學生Olívia都需要克服自己的陰影。「人一世,物一世,這次就要克服。我覺得這不只是老師的事。人一生中,我們有很多陰影,每人都會有,這些陰影會影響自己的前路。要不是克服它,要不就是投降,自己要拿定主意。」

土生土語話劇多年來一直以幽默方式,笑談澳門大小事。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土生土語話劇多年來一直以幽默方式,笑談澳門大小事。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這訊息很重要。」他續道,「一定要爭取。做老師的教口吃的徒弟:你唱得到的。她初初自己也有陰影,不能給別人信心。現在要去想:我唱得好不好也好,始終我唱了。這是底線。」在戲中,小主角有一句對白,大意是:我不一定要贏,但我想有機會唱歌。

「我覺得今次跟以往的故事不同,我是第一次這樣寫,看看如何吧。」飛文基笑笑道。一如以往,劇中加插了不少「抽水」對白,笑談澳門日常。飛文基認為,澳門一定要保留它自己獨特的幽默感,「沒有幽默感怎麼行?」

據媒體報道,文化局早前曾要求話劇團呈交劇本,是多年來的第一次。飛文基當時指,由於劇本在演出前都會一直修改,所以很難預早呈交劇本。飛文基接受《論盡》訪問再回應此事時重申,如要照足預早呈交的劇本演出有一定難度,指「他們都明白。」

不斷變化的社會 不斷求變的話劇

飛文基分享,今次演出還有許多新嘗試。例如自己除了編劇、導演、作曲、作詞,今年更嘗試為音樂後製。今年的土生土語話劇,更是首次有五個小孩一同擔任重要角色。多年來,土生土語話劇不時有小孩參與,但五個皆是主要角色的還是首次。幾個小女生年齡介乎八歲至十二歲,飾演兩位老師的學生。其中兩位曾演出土生土語繪本《內心的光》,一位來自葡國,也有人曾參加過去的土生土語話劇,但五人都是首次在土生土語話劇中擔任吃重的角色。而台上參演的演員超過二十人,是陣容最鼎盛的一次。

他又形容,土生土語話劇一直「跟着澳門變」。「三十年了,我們不多不少都有份以幽默的方式說澳門歷史。我們目睹那轉變。看我們的劇本也能看到,當時我們在說這些,在說那些。我們也是一路累積經驗,學到了很多東西。」

已導演多年土生土語話劇的他,對於未來的創作還有很多想像。「我很好奇,如我要導一個戲,全是中國人,或全是葡國人,會怎樣呢?」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挑戰自己。因為我知道會有不同。」他又指,每年跟多位演員合作,都令他獲益良多。「一生人,直到死那天,都是在學習。這是我爸教我的。所以拜人為師是最自然的事,我們一定要學習,花點錢、花點心機不是問題,因為是學費,所以是沒問題的。」他又笑笑道。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