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勞權、提供援助 外籍僱員團體致力改善在澳工作條件

隨著經濟發展,本澳近幾年已成為外籍僱員熱門求職地,而本澳外籍僱員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不少外籍僱員年輕時已來澳打工,漸漸形成團體或組織工會,爭取勞權、致力改善澳工作條件、扶持初來乍到的同鄉適應新環境、援助有困難的夥伴,

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十月底,在澳外籍僱員人數最多的四國家依次為菲律賓(28,084 人)、越南(7,773人 )、印尼(5,952 人)以及緬甸(3,311人)。

來自印尼的Yosa,以及來自菲律賓的Jassy,她們已在澳從事家傭工作多年。褪下工作身分,她們身兼另一份責任——分別擔任本澳兩個較活躍的外籍僱員工會負責人。

今期「隔籬老友記」訪問兩人,了解她們在IMWU(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 Union in Macau,印尼移工工會)及PLU(Progressive Labor Union of Domestic Workers,澳門進步家務工工會)的工作。

IMWU在疫情期間為受影響外僱籌集物資。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IMWU在疫情期間為受影響外僱籌集物資。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Yosa:工會為有需要外僱提供教育、諮詢、庇護等服務

Yosa來自印尼,已在澳工作逾13年,現時她也是IMWU的主席。本澳IMWU在2008年成立,而再早前香港已有IMWU組織。近年本澳來自印尼的外僱人數漸增,但發現在澳門很少有團體去關心他們,為有需要的印尼外僱提供協助及關懷便是Yosa與夥伴成立這個組織的宗旨。

在數年各成員努力下,Yosa認為IMWU已成為在澳印尼人遇到困難時主要聯絡並尋求幫助的機構,IMWU也有能力與印尼領事館或印尼政府進行溝通。

澳門印尼移工工會主席Yosa Wariyanti。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印尼移工工會主席Yosa Wariyanti。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日裏,Yosa要花上約十二小時去完成家傭工作,再利用其餘空閒時間完成工會事務,為有需要的印尼外僱提供諮詢。她指出,若求助者有需要,自己與其他工會人員會在節假日約見面討論,但平常多使用手機網絡進行諮詢。工會人員並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除諮詢外,IMWU也提供教育機會,以及向有需要印尼人士提供庇護。

問到在澳外僱多遇到什麼問題?Yosa指,常有的是工作詐騙、遇到生病或失業的問題,IMWU儘量去協助解決。有部分外僱亦會遇到的問題包括僱主未提供應有待遇、被解僱、與僱主發生糾紛或被虐待等,又或思鄉或有其他經濟問題,諮詢內容也不完全與工作或勞動法律相關,但IMWU的立場是儘量幫忙。

Yosa又稱,現時自己多數利用閒暇時間,以通話或短訊形式提供諮詢協助,或開啟小組對話,一起交流找出辦法。偶有連工會都認為複雜難解的個案,例如刑事案等,而自己也只是個外籍僱員能力有限,就會向外尋求其他本地團體提供幫助。

她又補充,僱員在印尼要出發前往其他國家工作前,中介公司或培訓中心從來不會告訴外僱目的地國家的勞動法、文化等資訊。因此,IMWU嘗試先瞭解本地勞動法,然後翻譯成印尼語與所有印尼人分享。IMWU亦會將各類資訊放到網絡社交平台,也包括與各種機構交涉的資訊,如海關和身份證明相關、警察局、醫療相關、其他本地組織等。關注平台的印尼人便能在網上獲得更多所需知識。

另外,IMWU也開展不同課程,尋找志願者幫外僱上課,如學習廣東話、英文、普通話、音樂、化妝、電腦、手工課等等。但在疫情期間不少志願者離澳,現時工會的課程就停擺了。

在疫情期間,很多外僱失去工作和收入,生活很困難。當時IMWU就招募捐款為外僱朋友購入食物,以及向教會求助,爭取到較廉價的醫療服務。

IMWU召集志願者開設各類課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IMWU召集志願者開設各類課程。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Yosa:家傭勞動條件應與其他工種看齊 僱員亦應持續學習

Yosa又認為,現時澳門對外籍僱傭所設的勞動條件有問題的、未能保障僱員的基本權益。相對於本地勞工,外籍僱傭面對是更苛刻的工作條件,例如家傭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是常態,卻無法在長時間工作後得到休息時間。事實上,家傭應與其他工作看齊,工時須限在八小時內。

就Yosa的觀察而言,外僱遇到的本地人多數態度很好,但也有少數人的立意不良。她也向其他外僱朋友提議,若希望與自己的僱主建立良好的關係,掌握本地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有助自己與僱主及本地人順利地溝通。

作為IMWU的主席,Yosa坦言,曾面臨不少來自工會成員及他人的挑戰,而統整各人一同工作的確困難,自己亦學習因應成員不同的性格去打交道。在另一方面,自己也有其他家庭和財務問題。

Yosa認為,無論自己或其他外籍僱員都應持續學習,在達到目的之前絕不放棄。也希望工會可以傳承下去,吸納到更多志願者和成員。

Jassy:政府須認知家庭勞動也有價值 家政是正當工作

相對其他外籍僱員團體, Jassy所屬的PLU較多就勞動議題發表意見。該工會成立於2015年,直至2019年在澳取得正式認可,服務對象以在澳菲籍家傭為主。Jassy目前是PLU的主席。

Jassy表示,本澳沒有為外僱設立最低工資、工時限制和適當的法定合約規範等就業條件,家庭僱傭在社會上難得到全面保障。為了開創更多空間以討論及爭取外僱的勞動權利(尤其是家政工作權利)創立PLU。

她又指,PLU的主要目標是為家庭僱傭爭取權利,讓家傭在公平和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工會亦致力於讓澳門政府願意承認家政勞動也是一項正當工作、承認家政僱傭的貢獻價值。

澳門進步家務工工會主席Jassy Santos。

澳門進步家務工工會主席Jassy Santos。

Jassy又希望未來工會可組織更多活動,其他有需要的外僱也可多再致電尋求諮詢。

PLU成員主要是家庭僱傭,平常周一至周六都要工作。每逢周日,成員利用僅有的空閒時間,在新馬路周邊或其他常見有菲律賓人的休憩區聚集及組織活動。Jassy指出,工會鼓勵成員參與活動並瞭解他們的基本權利,也持續開展不同的團建活動,如工作坊、講座等,也開設定期會議及提供法律援助。

Jassy:部分外僱或被騙取金錢 疫情期間難獲援助

Jassy提到,部分來澳工作的僱員曾遭遇工作詐騙。外僱為了幫補家計來澳工作,把辛苦錢交給中介以換取工作,但卻在未取得工作的情況下賠了一筆錢,讓他們非常難過。有部分已取得澳門身份的菲律賓人會向外僱設局,騙取大筆金錢,實質上卻不會提供什麼幫助。

而在過去數年疫情期間,外僱的處境更見艱難。Jassy指,她的伴侶在去年過世,其他朋友也感染Covid。除了檢疫和藥物以外,外僱群體幾乎沒能從澳門政府獲得任何幫助,只有明愛、樂施會及部分私人團體伸出援手。

一旦想到過去數年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澳門失去至親,仍然讓Jassy感到非常難過。

Jassy指,成員都期望擁有積極的、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獲得更好的福利,例如限制工作時間為適當的八小時。所有家庭僱傭都期望得到普通勞工一般的對待和工作條件,免於受歧視。

她亦觀察到有時部分本地人對外僱的態度不太友善,特別是在他們在大眾運輸上時曾受粗魯的對待,但強調,這只是極少部分的本地人。工會亦一直致力促進外僱群體最終能與當地人和諧共處,受到更好、更公平的對待,像本地勞工一樣享受福利,不分來自哪裏或從事何種工作。

她亦建議外僱夥伴熱愛自己的工作、不爭強好爭論、與人友好相處並尊重他人,始終保持謙虛;同時亦應與本地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與僱主保持溝通,瞭解僱主的局限性。

PLU定期活動紀錄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PLU定期活動紀錄照。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Jassy:期待政府正面溝通及關注外僱狀況

作為工會主席,Jassy形容自己正面對巨大挑戰,就是讓成員保持學習以及獲得權利。無論遇到怎樣的個案都具挑戰性,需要耐心及願意聆聽對方的經驗並提供解法。

她亦希望澳門當局可聽取外僱的意見、承認工會一直以來的努力,日後邀請並允許PLU參與有關家庭勞動條件的磋商。即使目前未受到應得法律保障,當局若做到簡單地、多關注外僱在澳工作的狀況,瞭解其對工作條件是否感滿意或開心,得知外僱所承受的苦楚,亦算向前邁一步。

問到未來對工會有何期待,Jassy表示,工會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便是希望終有一天可助外僱改變生活、擁有更好的工作環境。自己亦希希PLU一直以來的工作能獲得社會認同,並能持續代表有需要的人發聲、爭取合理待遇。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