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應正確認識「臨終關懷」 議員促設立「預設醫療指示」

本澳亦有陪病患走完生命最後階段的康寧中心。該中心會照顧病人的靈性需要,提供給病人一個安靜獨處和祈禱的地方。

直選議員施家倫表示,隨著本澳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當局有需要加強市民對「臨終關懷」的認知、設立「預設醫療指示」保障市民對於病情及生死的知情權、隱私權和決定權。

立法會昨(4)日舉行全體大會,施家倫在議程前發言指,市民需要正確認識如何在最後的人生階段有尊嚴而平靜地度過。在面對持續社會老齡化問題,本澳「臨終關懷」服務在宣傳教育、政策制度、人才培養方面遠遠未能滿足未來所需,需進一步發展完善。

他又稱,早前本澳生命道德科學委員會就對此進行討論,普遍認同需要建立「預設醫療指示制度」,而澳門醫務委員會亦曾於2021年探討本澳「預設醫療指示」的未來政策方向及相關工作規劃,而但至今未有進一步消息。現時內地對「臨終關懷」亦漸重視,截至2021年,國家在91個市開展國家安寧療護試點,設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超過1000個,滿足了多層次、多樣化的臨終照護服務需求。近日香港亦為「預設醫療指示」、不作心肺復蘇術命令訂立法律框架,尊重病人選擇和提高臨終病人的生活質素。

施家倫續稱,癌症是本澳居民的首要死因,去年癌症佔所有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不少癌症末期患者大多會出現身體劇烈疼痛、情緒焦慮緊張等症狀。持續關注和完善「臨終關懷」服務,以及凝聚社會共識研究「預設醫療指示」的可行性,都有其必要性。

他認為當局於下一階段規劃中加大「臨終關懷」推廣服務,提升社會的正確認知;同時制定恆常性計劃,加強人員培訓,完善本澳「臨終關懷」軟件配套。

施家倫又表示,根據過往團體做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成受訪者贊同「預設醫療指示」。當局應積極向社會以及醫護人員普及「預設醫療指示」的概念和認識,並可就「預設醫療指示」政策進行公眾諮詢,以廣泛吸納社會意見和傾向,為未來立法訂立基礎。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