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是否繼續「新馬路任我行」未有定案 梁惠敏:計劃有助連繫人與文物建築 成為「活化」契機

即時報道

文:記者小聚

網址:https://aamacau.com/?p=98499

時間:2023年02月7日 22:22

上周六(4)的新馬路因「新馬路任我行」迫爆人。

日前結束的「新馬路任我行——步行區試行計劃」(下稱計劃)得到不少官委的諮詢會委員盛讚,認為計劃有助市民以及旅客發掘新馬路歷史。據文化局,在五天活動內共十四萬人次到訪。然而,有不少網民批評整個計劃連基本介紹新馬路資料都欠奉,只是為提供「打卡」點而已,爆迫遊客及市民對新馬路歷史以及文化底蘊亦未見感興趣。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今次計劃以節慶主旨設置,非走「悠閒」風,到訪的人感受到另一面的新馬路,強調有關計劃使市民有機會佇足新馬路,而非「匆匆而過」,讓市民與兩邊的文物建築有機會連繫上,成為「活化」文物的契機。

至於有關計劃會否繼續時,梁惠敏則表示,當局未有定案,局方會檢視整個計劃以及收集各界以及有關部門意見後改善。

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下稱文諮委)於今(7)召開全體會議,社會文化司司長、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主席歐陽瑜主持該會議。議程包括由文化局代表介紹「新馬路任我行」兩輪活動的組織與安排、觀眾參與情況等。

 梁惠敏:新馬路兩側建築物是最大文化載體

身兼文諮會副主席的梁惠敏在會後回應傳媒時表示,該計劃不是「搞一個類似藝術節嘅活動」,而是一個城市「活化」計劃。新馬路兩側的建築物則是最大的文化載體、最大的文化資源,但計劃亦要「有啲」元素去吸引市民及遊客,故此局方利用節慶元素包括新春、元宵擺設,「我哋好希望人嚟到新馬路除了打卡、買商品外,感受另一面的新馬路。」

她又表示,局方會應因適逢不同時間及階段可以思考文化元素/內容,「希望可以做到讓人逐步認識新馬路歷史」。

據介紹,新馬路為本澳最重要馬路之一,昔日為主要旅遊、賭博業地區、兩邊中西建築林立。惟不少建築物因長久空置以及保育不力而破爛不甚、甚至遭拆毀,當中著名的六國飯店難步被拆卸厄運。

文諮會副主席、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左)以及文諮會代表邢榮發向傳媒總結會議。

新馬路部分文物建築遭拆毀 談何認識新馬路?

梁惠敏:「活化」是最好手段保護文物

問及當局如何保育新馬路兩側的文化建築物以及讓本地市民認識該等文化建築,梁惠敏表示,從推廣新馬路文化底蘊以及保護兩邊文物建築群的角度,讓有關文物「活」起來最為重要,而當中則涉及兩層面,一從硬件讓其活起來,即在內要有新功能適合新環境;二則為如何讓文物建築如何進入市民的生活中並建立連繫。

她又指,很久一段時間新馬路有好多建築物都空置,對文物保護不利,「文物保護一個最好嘅手段便是活化,讓其有功能、有人使用、管理,呢個文化保護先達到預期成效。」

梁惠敏:透過步行區的契機激活文物建築 拉近與市民關係

梁惠敏又表示,局方希望透過步行區計劃這一契機,「激活」新馬路兩邊的文物建築,讓其與市民關係「更密切。」

她指出,現時不少新馬路建築物空置,而市民對這些建築物通常「匆匆而過,可能喺騎樓底走過或坐巴士經過」。當市民可以長時間留在新馬路時,「自然會加深」對其認識。然而,最為重要則要有一些元素或契機來「激活」這文物,「讓佢哋活起來,係做到文化推廣好重要的手段。」

她又稱,該計劃另外的附加效應便是希望「帶動新馬路的建築物往後會有更加好保護作用,從而與市民之間嘅關係更加密切。」

年初一的新馬路因「新馬路任我行」亦人潮洶湧。

繼續計劃 市民新鮮感不再? 梁惠敏:只要城市空間舒適 已係魅力所在

有媒體問及若持續該計劃,市民新鮮感不再?梁惠敏則強調現時當局未知將來計劃如何推出,但相信只要地方有特色,令市民及旅客感到鍾意、舒適,「已係魅力所在⋯⋯ 我個人不擔心無新鮮感」。

她又指,若計劃繼續的話不會「每一次都放新鮮嘅嘢」去吸引旅客及市民,只要旅客認為本地城市空間「舒服、好鍾意坐低飲杯咖啡、行下,已係魅力所在,不一定要擺很多嘢」。

她又強調,只因今次計劃適逢新年以及元宵,故有不少相關擺設,故今次非走「悠閒」感受而是節慶、開心。

文諮委代表邢榮發:委員非常讚賞計劃

會後文諮委代表邢榮發向傳媒表示,委員對「新馬路任我行」計劃非常讚賞、贊同及支持。亦有委員建議趁機會把新馬路設為長期的行人專用區、要求當局在牽動商圈,產生經濟效益方面多思考及研究;亦有委員建議計劃應設有導賞員,穿著當時服裝介紹景點等等,

他又指,今次計劃成功歸因首次五司合作,這「好難得⋯⋯若五司繼續合作,澳門好有能力。」

邢榮發又稱,新馬路步區恆常化在坊間已經討論「咗十幾廿年,實現成數估計唔高」。政府即使有此心,亦需有社會各界共識,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不能話完全不能實行,往後十幾廿年或三十年能實行,但現階段估計難做到,要睇社會共識。」

網民:訴說新馬路歷史 起碼要攞放舊相、三輪車等

對於當局一再強調「任我行」計劃發掘新馬路歷史,訴說本地歷史為計劃「初心」,惟不少網民反譏連關於新馬路歷史的解說牌、舊相片都無、「新馬路點解叫新馬路,遊客都未必了解」。

有網民質疑為沿途一個關於新馬路歷史的解說牌、舊相片都沒有,「唔通下下叫人自己Baidu(百度)咩,查查下搵到尷尬嘢就唔好啦,乜乜自古以來戈d」。

該網民又稱最簡單方法莫過於「新馬路嘅起源、李錦記舊址、大豐銀行前身、新中央,幢幾幅舊相back drop做個今昔對比、放幾部手拉車、三輪車都好啦」。

亦有網民稱,政府「初心」便是提供「打卡」點,而非發掘該道路的歷史,「唔係打卡咩,做夜市全部兩邊檔一樣成功的」;「新馬路點解叫新馬路,遊客都未必了解,做一些講解都好。」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