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二年本澳耗電量再破紀錄 陳俊明:城市出問題非關遊客

根據環保局六月發表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〇二一(下稱:《報告》)顯示,本澳的耗電量在二〇二一年再次破紀錄上升,並已超過二〇一九年。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去年本澳耗電量比遊客最多的二〇一九年還要高,證明了本澳的節能成效差,政府已不能再以「遊客耗電」為藉口。另外,近年本地發電量再度減少,但臭氧、鉛的指標仍然偏高。他說,這些訊號都顯示我們城市出現了問題,而不是因為遊客,環保局需要思考如何改變城市的建設以及市民的生活習慣。

根據《報告》,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一年,本澳錄得的耗電量分別為5,549百萬千瓦小時、5,191百萬千瓦小時、5,688百萬千瓦小時。陳俊明表示,澳門自二〇二〇年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遊客大幅下降,但本澳的耗電量去年仍然上升,甚至超過了二〇一九年,比遊客創身高的時期還要高,證明了本澳的節能成效差。

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

「我們不能再有藉口說『遊客耗電』,我們認為很難說。目前,電力已經超過疫情前,這是我擔心的,到再有遊客來澳門的時候,我們的電力需求會再提升,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陳俊明認為,政府一直提倡很多環保的口號,但在數據上根本無法標到目標。政府部門,包括環境保護局及能源發展辦公室都需要對此作出反思。

本地發電減少 臭氣、鉛指標仍然增加

《報告》提到,二〇二一年澳門91.9%的電力是從外地購入,本地發電量佔5.1%(其中天然氣發電佔4.4%,燃油發電僅佔0.7%),另有3%電力是由焚燒固體廢物所供應;在二〇二一年,本地發電量較二〇二〇年下降超過兩成,故與發電相關的大氣污染物(包括總懸浮粒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非甲烷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溫室氣體的估算排放量均相應下降。

陳俊明說,目前本澳向內地購電的比例已超過9成,自從二〇一七颱風「天鴿」襲澳之後,本地發電比例曾一度提高,但在這一、兩年內,本澳再次增加向內地購電,原因可能是希望減少焚化、燃油排放、空氣污染,但本地發電量減少後,本澳空氣沒有轉好,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的報告中,臭氧、鉛的指標很高,這些污染物的數值仍然持續上升,這是很大的訊號,顯示我們的城市出現了問題,而不是因為遊客。」他說,大部份城市空氣當中,鉛的排放主因為汽車尾汽以及發電,但澳門目前的本地發電量減少,鉛的主要排放來自於陸路交通、車輛密度,本澳的重型車,仍然在使用高污染鉛油,亦未能淘汰舊式工程車。

鉛指標增加或引爆「城市炸彈」

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於總懸浮粒子或可吸入懸浮粒子之中存在。汽車廢氣中的鉛粒子只有10微米以下,可影響成人和小童的健康,兒童鉛中毒的症狀可包括注意力問題、多動症、 學習成績下降、 情緒改變、 有攻擊行爲等。《報告》指出,鉛主要來自廢物焚化和陸上交通運輸。

從事教育工作的陳俊明稱,在本地發電減少,整體耗電量仍然較高,沒有節約能源的情況下,本澳鉛指標增加,或會影響小童的發育、智力發展以及患上多動症等,多動症一般由小童四至五歲被評核時才會發現。

鉛主要來自陸上交通運輸及廢物焚化

「本澳空氣污染中的鉛含量從來沒有下跌,一直向上,這是很恐佈的現象,我們在疫情後要反思。」他說,目前愈來愈多小童被診斷患上多動症,很可能是本澳的一個「隱藏炸彈」。

「我們之前說,遊客會帶來經濟收入,我們要付出代價,但現在沒有遊客,我們仍然要付出這個代價,究竟為甚麼?」他說,本澳經濟差的情況下,在空氣污染及排放方面仍要付出較大的環境代價,環保局需要思考如何改變城市建設以及市民生活習慣。

疫情產生大量醫療廢棄物 應更好處理危險物品

根據《報告》:二〇二一年運往處理的特殊和危險廢物量較二〇二〇年增加36.5%至6223公噸(包括廢舊車呔、屠房廢物、動物屍體、醫療廢物、油渣沉澱物、化學廢物及廢油等)。陳俊明關注到,因應疫情所使用的口罩及醫療廢棄物,檢驗核酸的用具,全部都要焚燒,例如本澳每日就廢棄超過100萬個口罩。

他說,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的廢棄物與普通的生活垃圾不一樣,當中包括處理醫療機構、醫院或化驗所的廢棄物,焚燒後當作飛灰堆填,「是否要加大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的可承載量及規格,應對疫情產生的廢棄物?」

驗核酸產生大量醫療廢棄物

目前,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已經飽和,當疫情常規化,這些廢棄物大量增加,當局要思考用更好的方式去處理危險物品,「我們要考慮,這種防疫的方式,未來如果要持續,我們有沒有一個平衡的想法。」

根據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資料,環保局在今年第三季的新立項包括建造第二期飛灰堆填區工程,估算造價19.9億元,目的是存放由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及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每日產生的固體飛灰。

回收率達史上最高 仍需源頭減廢

雖然壞消息不段,不過,陳俊明亦提到《報告》顯示環保局近兩年加大回收力量,與民間團體合作推行乾淨回收,回收率達到史上最高的23%,這是可喜的現象,雖然如此,但市民亦要在源頭減廢方面加以配合,否則兩者只能「中和」。

根據《報告》,澳門的紙類、塑膠、橡膠及金屬等資源廢物主要透過出口到外地作資源化處理,其中包含了來自政府主導的回收計劃及私人的營運回收。按 二〇二一年進出口統計資料估算,上述類別廢物資源回收率為23.5%較二〇二〇年有所上升,高於過往水平,當中金屬類出口有明顯升幅。 

二〇二〇年各類回收計劃曾因疫情影響而暫停運作,故二〇二一年經環保局及市政署回收的各類廢物資源回收量均較二〇二〇年有明顯回升,其中塑膠升幅達138.9%,而紙張及金屬則分別上升 66.5%及 78.0%。

另外,近年政府的節能成效方面沒有增加,陳俊明認為,政府每個部門應訂立目標,落實每年的節能方案,示範帶頭作用,「你要企業節能,政府都要做好能源效益。」陳俊明總結說,希望《報告》可以引起大眾關注,在疫情期間,作為一個契機去思考城市的改革,不單止經濟模式需要改變,更要做到澳門成為真正休閒、健康的城市。

donation-ad

如何改變城市的建設以及市民的生活習慣,以讓本澳有更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