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中的持份者,對一份將影響未來十年的陸路交通規劃應有怎樣的期望?有身障者最想輕軌可東西連結,再配合行人天橋,暢走澳門;有市民亦想公交暢通,有合理的通勤時間;更有市民想綠色出行,有完整的單車道及步行系統。此等期望可於未來十年、或九年時間達到?市民可期待可持續、快捷、無障礙、悠遊的陸路交通系統?城中各群體可各適其適?
政府諮詢政策或規劃往往有遲無早,遲到一年五個月之後,交通事務局終就《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稱交通規劃)進行公開諮詢。
十年前,特區政府於二〇一一年公佈了《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十年前的交通規劃已提出「打造居民宜行、旅客宜遊的綠色交通城市」的願景,並以「公交優先、綠色出行、世遺保護、區域融合、城規結合」的基本原則,整體核心則「公交優先」。這份規劃,簡直「冇得輸」,讓市民及遊客都能各適其適,更重要的是「綠色」出行、可持續。十年過去了,結果如何?這願景似乎已變成遠景,只能遠觀。若要市民為整體交通系統打分,恐怕都是「肥佬」居多。
針對未來十年交通,特區政府提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陸路交通運輸體系方可配合本澳城巿發展所需,未來須延續「公交優先」和「控車」政策,鼓勵綠色交通出行;同時加強對「三張網絡」,即道路網、軌道網、步行網的統籌規劃,並配合軌道、巴士、步行等各交通系統。明顯地,這又是一份「冇得輸」規劃。
然而,有社會意見指當局須認真檢討過去十年的交通計劃,當中到底有多少方案或措施被落實?有多少仍只是「口號」?「公交優先」、「綠色出行」以及「控車」等措施,這些當局可有確切數據告知市民其執行率?相反,現實中屢見市民投訴公交服務;單車道無論在新區或舊區設置似「強」政府所難般,只能趁假期到周邊城市享受踩車樂趣:在控車方面,政府亦是適得其反。
政府近年在公交投入並沒有放軟手腳,而去年政府則用了九億多澳門元(下同)購買兩間巴士公司的服務。政府與兩巴公司新合約自去年一月一日生效,期限為六年。兩巴士公司並沒有因封了虧本門而提供更好的服務,批評不減,雖然有官方調查指,乘客對巴士服務滿意度由二〇一五年的6.7分提升至二〇二〇年的7.9分(滿分10分);而旅客的滿意度亦有所提升。在輕道交通方面,目前只得氹仔線,而該路線去年十月便因更換電纜而停運近半年。由於「受限」路線設計及旅客劇減,目前輕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及疏導人流期望遠遠未達政府在過去十年交通規劃所期待。
未來十年交通 可有期望?
對這影響未來十年交通的規劃,市民仍可有期望?有身障團體認為若輕軌系統貫通城中更多地方,身障人士便可自由、無需他人協助之下暢走城內;而視障團體則認為政府須投入資源、以科技手段協助視障人士搭公交、安全出行。街總代表梁彥邦在一個公開論壇喊話,這交通規劃應以給予市民以及遊客一個「交通暢順、舒適」的澳門為目標。
第二個十年的陸路交通規劃如何提供便利出行環境給予城市中每個群體,無論老弱身障;同時,讓步伐急速的上班族能有合理通勤時間、使到旅客可以在理想的交通環境悠遊澳門,這就是特區政府應為澳門未來十年打造陸路交通環境。
澳門地小人多,發展集體運輸、綠色出行以及控車是必須手段,使城市得以可持續。未來十年特區政府如何滿足市民對交通的需求,從而使到市民選擇公交,這就視乎特區政府在興建軌道運輸方面有多大的魄力同智慧。在公開諮詢期間,每個市民應該儘可能思考自身、整體澳門環境所需,為澳門未來十年交通環境盡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