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藍色時分》—— 梁建婷:獨腳戲是神聖的

《藍色時分》是梁建婷第一個正式公演的獨腳戲。對,年紀輕輕便開始演戲、從演逾廿年、演過劇場演過電影的她,今次第一次擔起了「獨腳戲」的大旗。說起今次嘗試,她立即面露興奮,卻又形容是「又驚又凶狠」。在她眼中,獨腳戲是神聖的,也是自己給自己演藝生涯的挑戰,同時,她亦嘗試在今次創作中承擔更多的主導,由角色構建到整體呈現等等。「是多一個眼睛,甚至多一個耳朵,多一個腦去思考這事,而不只是思考我在工作的這個角色。」

以電影角色為起點

《藍色時分》是藝團「足跡」第十二屆小劇場演書節的作品之一。據介紹,今次是一次「從電影文本到劇場表演的跨界實驗」。作品以2015年上影的澳門電影《堂口故事3-心亂疑城》中的《見光》為起點,從女主角慧慧的視角透視凶案現場背後,「在理性的敘事與非理性的內心獨白交織下,重構女主角多重的內在人格」。

《藍色時分》演員梁建婷

回憶起當初接拍《見光》,梁建婷表示,聽畢導演畢周鉅宏介紹後即想擁有「慧慧」這角色。「慧慧這角色是在很靜態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地走入自己的深淵。我那時形容,她見到那個氹但她衝着它踩下去,因為她沒辦法。當時覺得:能夠做到這個(角色)就好了。這角色是我在過往的舞台表演中是少的。雖然沉靜,但張力還是較大,而電影剛好可以讓我細緻地去處理這件事。」

「那時已覺得慧慧是很多說話想說的人,但她說不出來。」電影拍攝完畢後,梁建婷覺得「慧慧」的故事仍有不少可發展的空間。「《見光》的第一幕和最後一幕是相呼應的,就是慧慧不作聲,坐着,任由所有事發生,但她心中有很多的畫面甚至獨白湧現,我怎樣把這些事好好地說出來呢?」今次和「足跡」的合作,大家就決定以這個多年前的電影角色為起點,進行創作。

以演員視點構建角色

構建角色的第一步,不是由編導寫劇本,而是由梁建婷構寫「慧慧自傳」。這「自傳」約二十多頁,當中包含了梁建婷構想慧慧曾經歷過的片段,或梁建婷以前聽來、關於女性命運的小故事,以及「慧慧媽媽」對慧慧的影響。在《見光》的原著中,「媽媽」這角色從未出現,但當梁在分析「慧慧」的價值觀時,有感她的成長經歷與這位「消失的母親」是線索之一。而在梁的心目中,慧慧是一個非常善良的角色,她努力配合每一個人,配合得迷失了自己。「正正因為想做好人,會令到有些事情發生而不能圓滿。當我想做一個好人時,原來我在做一個壞人。」

「其實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好人,或迫着自己做好人時,是很恐怖的。」

團隊討論

在今次的創作中,團隊有共識地以演員梁建婷為主導。演書節今年的主題「弱文本」,其概念之一也是嘗試探討創作是各職位之間的關係。梁建婷表示,有別於「導演講,演員做」,今次的創作中她更傾向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尋求團隊的意見。今次也會更在意作品的整體呈現。「以前很少會去留意大畫面,因為大畫面是導演的工作,這演出中我甚至希望由導演的角度去看,我希望是有那個眼睛去看那回事,而不是只是在裡面。」

「獨腳戲是神聖的」

梁分享,數年前已有人建議她要有自己的獨腳戲,但當時她意識上仍未就緒。現在,她要演出自己的獨腳戲了,她坦言心情緊張又興奮。「我覺得獨腳戲是神聖的。獨腳戲正正是作為一個演員怎去處理,甚至克服自己不足的地方。要站在舞台上,是一件要夠膽的事,或者要有心理準備受抨擊。怎樣面對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演員怎去面對自己。」

梁建婷坦言,今次是一個挑戰,甚至一個過渡,由此認清有哪些是這幾年自己的經歷積存到的,有甚麼是需要再進步,認為是一個很好的磨練。而作為一個演員,面對人才輩出,她有感自己也要不斷自我訓練,自我突破,擺脫過去任演員時不斷等待作品與指導的被動角色。「我不甘心做一個棋子,我就要理清我做過甚麼,我可否自己和自己工作。我可否自己做?不再是藝團喜歡的戲,而是我自己喜歡的戲呢?」而這嘗試,仍在不斷進行。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