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得以可持續發展,專業精神必不可少。新聞、社工以及醫務人員專業等相關議題亦為「論盡澳門街」常客,事實上,這些專業不單止為部分市民的事業發展,更是影響澳門人的價值取向。是故,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專業自主、知情權以及公眾利益等一直為《論盡》關注的議題。
從澳廣視看本地新聞自由
言論自由是文明社會的指標及核心價值,新聞自由則是媒體發展最重要的基石。本地唯一公共廣播機構——澳廣視,其發展以及新聞自由的演繹對本地媒體生態以及部分受眾價值取向有一定影響。然而,作為澳門唯一公營廣播機構,偏偏常被批評作出打壓新聞自由以及言論自由的舉動。
「論盡澳門街」在過去多次以澳廣視相關議題以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為主旨作專題報道。該專欄創刊初期首個與澳廣視相關的專題,便是與一份「檢討澳廣視的現在問題」以及「長遠發展」的報告有關。
該報告由時任直選議員關翠杏領導的「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發展工作小組」所提出的。故此, 專題「澳廣視的改革問題」便於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刊登,旨在探討澳廣視應如何發展為一個真正的公共廣播機構,以更好地服務本地市民的利益。在該個專題中,學者劉世鼎及李巧雲在其來論中便建議澳門應參考日本NHK模式,加強澳廣視的公共性和專業性。
兩學者認為,澳廣視應成為如世界電台電視議會所定義的公營廣播機構,即為「公眾服務,不應受商業或政府控制,是公眾所共同擁有的傳播機構」。而另一學者葉蔭聰亦扼要地回顧了香港電台在殖民地時期以及在特區政府年代體制上演變。作者葫蘆亦認為,澳廣視的出路在於改革,是由上至下的改革。若「不改革,澳廣視不會有前景,只會繼續爛下去。」當時,已有前澳廣視記者向《論盡》表示自己因對該機構感意氣欄珊而離職。
然而,事隔十一年多,二0二一年三月的「我們都是TDM葡文記者/澳門記者」這專題似乎反映了這間電視台並沒成為如大眾所期望的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並且向公眾負責的公共廣播機構,更遑論捍衛新聞自由以及公眾知情權。是故,去年便有多名澳廣視葡文記者不願與一道道以「愛國愛澳」之名設署「紅線」虛與委蛇,毅然放棄耕耘多年的崗位,以保存身為新聞記者應恪守的專業精神。
除了澳廣視相關的專題,「論盡澳門街」亦多次討論新聞自由以及知情權,如有「當『記者止步』──《出版法》修訂關乎你我知情權」、「為新聞自由怒吼!」、「新聞自由 港澳齊鳴」、「為新聞自由努力」以及了解本地新一代新聞人的「機智的『媒體實習』生活」。
然而,隨著港澳與內地日漸融合,中央亦確保了兩地由「愛國愛港」及「愛國愛澳」力量全面管治。當社會只能傳遞一種聲音的話,社會最終損失的會是甚麼?言論自由或新聞自由?這或只有時間才能告知。
從社工到社會
無得揀 只有「籮底橙」
除新聞這專業外,社工亦是「論盡澳門街」常客,而有關專題包括「進擊的社工」、「社工註冊」及「當前線社工也成為弱勢……」。社工之所以重要,不單因為該專業的人員所接觸社會各階層有需要的人士、協助社會中的弱勢,更重要的是社工有維護人權之義。而據香港社工的《工作守則》規定︰「社工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
在「當前線社工也成為弱勢……」專題中,有社工來論稱,不少社工原希望當局推行的社工專業資格認可及註冊制度「可以成為前線社工疲累工作時的堅強後盾,能在風雨中給予溫柔的臂膀。可惜,由二0一九年至今,這些期待並沒有如願。」
社工的無力感源自今屆社會工作者專業委員會內的五名民間代表的產生辦法並沒有如當年當局所承諾的「民間代表可以由社工互選」。「專業自主」是本地前線社工多年的訴求,然而當佔大多數的前線社工亦無法為其專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發聲的話,由社工們所協助的弱勢群體是否還能發聲? 於二0一二年五月的一場《社會工作者註冊制度》文本諮詢會上,有百多名前線社工身穿黑衣以反對文本中未能體現專業自主的內容,而部分社工更高舉「委員由我揀 拒絕籮底橙」的標語抗議。然而,十年過去了,「冇得揀」的何只社工這專業,還有本地絕大部分選民。
除了社工,「論盡澳門街」亦有與醫療人員專業相關專題,涉及醫療人員的註冊制度的如「醫療註冊制度──『一刀切下的風波』」、「 醫療註冊制度II──跨不過的門檻」以及「《醫療事故法》無法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