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關注長者公寓設計 歎難融入智能化生活

(右起)蔡兆源、韓衛、潘志明、林敏芝。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今(21)早探討優化銀髮族生活,不少市民致電時表示關注長者公寓的配套設施、支援服務以及租金問題,也有長者反映不諳智能電話操作導致生活不便,期望當局加以支援。出席節目的社工局局長韓衛回應指,就長者公寓的相關設計問題仍在聽取各方意見,而租金則尚未有定案。至於智能化支援方面,他認為當局支援足夠。

長者公寓作平台帶出「銀髮產業」新概念

韓衛表示,本澳於2036 年便會進入老齡化社會,屆時全澳人口約4分之1為長者,而現時本澳的長者服務以基層為主,或忽略了中產以上階層的需求,故長者公寓的設計構想是拋磚引玉帶出「銀髮產業」這個概念。他稱,政府是提供平台引領企業投入銀髮產業,相信該批長者具一定消費能力及經濟能力,因而企業為考慮長者特質而設計的產品能迎合所需,包括裝修、起居用品、智能產品等,從生產、銷售乃至推廣都為長者服務。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表示,銀髮產業並非「謀住長者的錢」,而是希望長者善用已有積蓄,物有所值地達到改善健康,實踐個人願望的目的,例如自費做物理治療、參與培訓、旅行等。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總監林敏芝認為,本澳發展銀髮產業或可促進產業多元甚至令長者生活更多元,在衣食住行、教育、培訓、治療等行業都可行。

市民建言改善長者公寓設計

長者公寓展示區。(社工局圖片)

設於望廈社屋望德樓的長者公寓展示區,於7月13日起對公眾開放。市民楊女士致電時反映,參觀完長者公寓的示範單位後,認為間隔稍微有些美中不足,對開放式格局感不適應,問及到時租住後可否自己更改間隔。市民林女士表示,廁所內沖涼的位置並無門檻,擔憂去水不及導致易滑倒。也有市民指出晾衫的有關設置也需改善,以及希望有更多如康樂設施等配套。

韓衛回應指出,長者公寓的單一設計難以滿足所有長者需求,間隔的設置需整體考慮1800多戶,故若設計成大單位則服務的對象較少。而且整個長者公寓是類似酒店式管理 ,他表示「相信大家入住酒店係唔會增加(改變)間隔」。至於諸如無地方晾曬衣服、浴室門檻等,他稱皆有以科技方式解決所需。例如洗衣機設有烘乾功能;現代裝修不強調浴室門檻,設計上也給輪椅進出造成障礙,因而配套流水偵測系統、防滑。

潘志明認為長者公寓需與社區發揮協同效應,長者公寓並非能解決所有問題,若「樣樣都政府做晒未必係好事」。問及有否條件在現有的展示單位中作有關測試以釋除市民疑慮,韓衛答道該展示單位並非實驗室,其所在大廈的設計如排水系統等也並非與長者公寓設計一致,因而在硬件結構不同的情況下,難以試出真實興建後的效果。

此外,市民也關注長者公寓的租金問題。韓衛稱,長者公寓真正落實時間為2024年,現時對租金定價仍講不準。他強調,長者公寓的對象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長者,在政府的5個置業階梯中處夾屋與私樓之間,屬第4階梯,較接近私人房屋,因此在對象上亦要與社經屋有所區分。並指,局方在租金上費煞思量,考慮市場價格的同時也需要在長者出租本身的唐樓單位的租金價格取得平衡,暫時仍在研究。

長者對智能化社會感不便 局方:盡力協助

也有不少市民提到,本澳進入智能化社會,健康碼、支付、政府申請登記等都需電子化,但長者或因不懂操作智能電話而跟不上社會步伐,亦無同住子女從旁協助,期望當局提供更多支援,如開辦更多相關課程,予長者充實自己及融入智能化社會。

街市亦逐漸走向現代化,推廣電子支付。

韓衛表示,以過去幾年的服務情況來看,包括健康碼轉換、消費卡申請及領取甚或其他申請及登記,長者及特殊人士都得到很好支援,政府部門及社區中心都提供適切的服務。未來也會繼續透過三方面加強工作:開辦課程,培訓長者適用智能設施;要求前線同事及社服機構職員有耐性教導及協助長者操作;呼籲市民協助家中長者融入科技發展,與時代一同進步。

對於長者表示無同住子女協助,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表示,子女需盡照顧和回報的責任,若假設父母還有20年壽命,以每日陪伴他們2小時計算,總陪伴時間也不足2年,他慨歎「唔好以為仲有好多時間陪伴父母」。更重要的是,社團及政府做幾多工作都無法替代子女在父母心目中重要的地位,例如使用智能電話,家人的親身教導總比報讀外面的課程要好。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