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街市重整無期  檔主:順其自然 見步行步 

紅街市檔主高先生。

現年63歲的高先生在紅街市經營豬肉檔,他表示自己12歲入行至今,子承父業,在紅街市經營已超過50年,親歷紅街市甚或澳門街市的變遷。 

他回憶起七八十年代紅街市的輝煌年代,一片繁盛景象。「當時祐漢街市未開附近區分嘅市民都會來紅街市買餸…….唔係家家戶戶有雪櫃,所以早晚都會來買兩餐餸……對面好多工廠,一收工好多工友過來買餸……街市感覺係個好熱鬧嘅地方,車水馬龍,而家冇呢個形象」他笑言,現今的街市更像是博物館,肅靜迴避 

競爭對手不止超市 

私以為街市最大競爭對手是冷氣充足、沒有異味的超市,但高先生認為競爭不只是超市。他提到在澳葡年代,當時規定只有街市可設肉檔但如今街市內外菜檔肉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競爭大,僧多粥少又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澳門人口較現在少,但每日宰豬達三四百頭,但現時平均每日是兩百頭左右,這總數還是算上超市、肉食公司等的活豬,可得經營環境愈見困難。 

他亦認為,菜檔肉檔越開越多,政府監管也未必到位,「咁多檔口點樣查牌或檢查衛生環境?肉會唔會走私水貨返來?呢啲都有可能發生」。 

他又引述外界對街市攤販的質疑,指出言過其實。他批評某些議員及社團常常標榜街市檔販免租及免水電費,令社會大眾都認為攤販們都好好賺。然而,全澳的小販及攤販都是免租的,而事實上街市內的每個攤檔都有獨立水電錶用以計算水電費,並非外界謠傳的免水電費。 

紅街市現況

重整路遙 見步行步 

街市現代化迫在眉睫,政府提出紅街市重整計劃,加設冷氣、升降機和無障礙設施,並強調重整後攤販數目不變。不過,原定2018年9月開始的紅街市重整計劃,由於當時市政署與文化局對紅街市內部結構物料未達成共識,有關工程擱置。市政署指,重整時間需時約一年,街市內攤販搬往臨時水上街市經營。幾年內,不斷傳出各部門間就工程有關問題無法達成共識的消息,重整計劃原地踏步。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今年5月受訪時表示,紅街市重整工作預計於明(2022年)年初啓動,屆時將安排市販遷往臨時水上街市繼續經營,已就此與市販溝通 

談到政府的重整計劃,高先生難掩激動,他批評政府「朝令夕改」,政府對於紅街市根本無長遠計劃,而他們作為攤販也只能見步行步。「咁就過去幾,我哋點諗先得?費事傷腦筋,順其自然囉。有一日工開一日工就算數啦,唔好諗太長遠。根本冇計劃,唔係我哋冇政府冇,一時一樣,模棱兩可。」

紅街市菜檔

工程延期為澳門常態 事過境遷或無生意可做 

安排我哋搬走,但無人接手工程,陣間又話流標,我哋咪有排冇得返來?好似中央圖書館咁,有前車可鑒。希望真係揾到人投到標、落實,我哋搬走會舒服啲如果唔係,搬走咗,好似望廈體育館咁起10年,我哋咪死火?呢個喺澳門經常見到嘅情況,唔係講笑……紅街市拖多幾年,會點? 

高先生又提及即使完成重整也不意味新的開始,或只剩下事過境遷紅街市而家都仲有人來買下餸,再裝修兩年之後,啲人習慣咗超市或其他地方買,唔會再來街市買……有時啲嘢就係事過境遷。當時好繁榮又如何,已經係歷史。 

那還想不想紅街市改變呢?高先生沉默了一會兒,表示應該要有現代化,但是不是一定要全部攤販搬走,又或能否局部修整及完善呢?這是政府應思考的問題。 

談及未來,他用順其自然」帶過,認為自己曾經歷過街市的輝煌時代。「我做咗幾十年,有得做就做,冇得做就退休,都咁上下啦講實話,讀得書少,冇乜其他行業好做……以前做豬肉都叫做輝煌過

街市逐漸走向現代化,推廣電子支付。

街市現代化還需加強支援 

現代社會,街市還有何價值?他表示街市的價值,對於年輕人和年長的人有不同,街市的吸引之處或在於內裡的人情味和服務態度。很多我哋呢一輩都好肯出來買餸,出來傾下……我哋(街市)人情味多啲,如果超市買冇得斟酌或者你做菜式需要乜嘢,我可以提供意見」  

即使街市在政府推動下已逐步走向現代化,例如增加電子支付方式等,但高先生坦言政府相應支援不到位。他指出當局推動電子支付,但或因街市訊號不好,有時顧客付款要等待數分鐘,影響顧客體驗,希望當局改進。

又指,現在紅街市起碼還有周邊區域的捧場客,一旦搬遷,「邊個會同你去到咁遠坐巴士去買餸」。故他建議政府若真的要扶持攤販,開設專車由紅街市送居民至臨時街市買餸,讓攤販在重整期間可以生存,同時也可刺激臨時街市附近的人流。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