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政府態度消極 政策混亂 林宇滔︰都更調研再多也沒用

祐漢七棟樓的重建問題,特區政府已提出十六年,但歷經四屆政府仍然只是空談。早前都更公司公佈了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結果顯示,約三成業主生活於樓群內,約四成半為租戶,其餘為空置單位或無人應門等,樓群約三成單位為外僱宿舍,當中大部分單位的居住人口為七人以上。

都更會前委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調查結果與以往掌握的情況沒有太大分別,「咁做完調查,下一步點呢?政府到今日都沒有明晰的方向。其實就算做一萬次調查,到最後都係無一套都更法律,又係乜都唔做,又點樣都更呢?」他認為,政府若想推動都市更新,應盡快完成都更法的立法工作,並制訂規劃配套,才能集約利用土地,達到改善區內居民生活環境的目的。

沒有方案基礎 社會討論只是吹水

林宇滔認為,政府推動重建的態度消極,而且政策混亂,2005年成立舊區重整委員會,開了百次會議,政府於2011年向立法會提交《舊區重整法律制度》法案,2013年撤案,2016年成立都市更新委員會,當中的工作並非按原有的基礎作調整,而是推倒重來,2018年外判《都市更新研究顧問服務》,2019年突然改由行政法務司主導開展法律公開諮詢工作,「所有嘢都係重新再黎過,咁都更會又係咩角色呢?政府推動都更政策十分混亂。諮詢總結報告做咗,咁幾時先有法律草案呢?」他說,推動都更最大的問題是政府一直都交不出法案供社會討論,「咁其實無一個方案基礎,社會討論都只係大家吹水,你有你講,佢有佢講,無一個具體方案係傾唔到共識。」

七棟樓狀況堪憂 政府有好大責任

祐漢新村七棟樓的樓齡已將近50年,樓宇保養狀況令人憂慮,區內樓宇石屎剝落、鋼筋外露、塞渠漏水等情況普遍,樓宇安全、環境衛生以及社區安全等問題都困擾居民多時。林宇滔批評,祐漢七棟樓的狀況如此地惡劣,因為當年政府「出口術」,一早宣佈要重建卻拖沓多年,工作毫無寸進所致。正常情況下,大廈保養工作都不容易展開,而政府早早就宣佈會推動祐漢重建,「導致大部分業主更加無乜誘因去保養間屋,因為嗱嗱聲重建才是最大得益。」

 

逐棟重建整體社會效益低

調研報告指出,由於業權問題複雜,不同樓群可以接洽到業主的比例有很大落差。都更公司稱,將採取逐棟解決方式,優先興建業權收集完整的樓群。林宇滔認為,都市更新模式不應將單棟重建排除在外,然而,祐漢七棟樓的情況並不適合採用逐棟重建方式,「有咁大片土地,好明顯應該集約利用,通過重建增加更多社區設施以改善整體居民的生活質素。」

林宇滔認為單棟重建,由小業主承擔重建費用的方式行不通。而調研報告亦指出,逾90%受訪者支持重建,但僅有12.5%願意支付重建費,更有52%明確表示不願意支付。林宇滔說︰「成個祐漢重建計劃,需要有法律規範,跟住要有規劃的配套,咁先可以集約利用土地。假若真的單棟重建,第一,唔覺得佢真係可以推動到,業主夾錢已經麻煩,第二,對邊個有益呢?社區無法通過土地集約利用增加社區設施。呢個係同都市更新的原意背道而馳。」

都更不應排除私人發展商

降低同意重建業權百分比一直是社會上極具爭議的問題,林宇滔認為,必須一定程度降低同意重建業權百分比才可以推動重建,但應該「宜緊不宜鬆」,要平衡大部分業權人利益平衡,「我哋在都更的過程中,唔能夠忘記小業主的權益,樓換樓又好,現金補償又好,都應該盡量配合。」然而,除了降低同意重建業權百分比之外,林宇滔認為,政府需要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業主、發展商參與重建,方能真正落實本澳都更工作。「如果排除私人發展商,其實效率真係唔會高,政府做唔係唔得,但做咗廿年都仲係得個祐漢仲討論緊囉。」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