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高斯」襲澳 多棵樹被連根拔起 陳俊明:政府樹木管理僅流於形式

上週颱風「海高斯」襲澳,本澳一度懸掛十號風球。不少路邊的行道樹被吹至連根拔起,更有兩棵被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中的古樹被吹倒。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許多路邊行道樹被強風吹倒的原因,或與栽種植物與本澳環境不匹配、行道樹設計及生長環境較差,以及政府綠化工作及管理只是流於形式有關。他亦質疑政府進行綠化工作時,有否作長遠的考慮?「有否將植物當成是澳門的一份子?」

陳俊明指出,本澳的土壤主要以花崗岩及酸性紅土、淺薄土層為主,先天的地質問題限制了本澳所能種植的植物。加上市政署園林綠化廳所揀選的都是外來品種的觀賞型植物,雖然較為美麗,但未必適合本澳的氣候及環境。

他亦指,近年市政部門在路邊種植了不少行道樹,但因土地資源不足,許多植物只能「夾硬」在很細小的範圍內栽種,亦未有預想到樹根會生得多深,「出了栽種的範圍就已是石屎地,無水、無泥土無法栽種,土層不深,植物可以生根的面積不大,變相侷限了我們的栽種條件。」

除了環境限制外,管理也是問題所在。陳俊明指,政府過去進行城市綠化時,往往只是流於形式地種植植物,較少顧及種植後的成效,亦無統計植物的存活率。他舉例,去年11月政府在路環開始進行山林復育的工作,市署大面積地剷走原有的山林,再栽種新樹苗,「政府開條數,向園林公司買樹苗回來種,究竟有多少存活得到?其實有許多樹苗在打風落雨後就死了,亦導致水土流失,無法在夏季的風雨當中存活。這個問題反映出市政署的管理流於表面。」

「究竟政府在考慮綠化時,有沒有長遠的考慮及規劃?種了一棵樹,究竟只是想要綠化,還是想將這些物變成澳門的一份子?究竟我們是想植物為我們遮風擋雨,還是純粹只要園林綠化,倒下了就開數買過一棵?現在問題就是政府有錢,並不在乎植物的死活。」

對於行道樹的栽種,陳俊明建議可以仿效歐美、日本等地的做法,在行人道舖上疏水磚代替石屎,並在磚下舖設土壤,行人可在疏水磚上行走。而下雨時水份及空氣可透過疏水磚進入土壤,為行道樹帶來養份,亦可讓樹根有地方延伸,抓住土壤。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