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暴雨致多區水浸 社諮委促政府妥善解決水浸問題

上週六(30日)清晨的一場暴雨,引致多區出現水浸。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召開平常會議,多名委員在議程前發言中提及今次水浸的問題。其中委員羅頌輝表示,政府就治理水患尤其是內港治水的問題展開了多項措施,當中包括成立內港區域水患整治研究跨部門工作小組,對於多個部門聯合處理內港水患問題,比起過往確實有進步,但仍是有優化的空間,因每當有水浸發生,都有機會對區內居民及商戶造成損失,冀小組能加快完成治水措施。

委員麥興業指出,位於提督馬路與美副將大馬路交界的先鋒廟,因地勢較低,近年逢雨必浸。該廟歷史悠久,去年獲文化局評定為第二批建築文物,但如今多番被水淹,必定對建築物結構一定影響,有關部門應正視問題。他認為,文化局等部門須關注相關情況並予以有效解決,有必要及早推出處理及防範文物遭受風暴時的有效措施。

麥興業建議,文化局與文保專業團隊應進一步商討決策,在不影響廟宇外觀及建築物結構下,增設自動防水閘門,當遇水浸時,閘門自動開啟,將雨水隔絕於廟門外,把影響降至最低。另建議全面清理該廟附近下水道,定期檢查並完善排水淤塞問題,適切向廟方提供後續修復及支援。

委員朱愛莉指,當局去年展開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已進行到第三、四階段,並預計於2021年2月完成,冀能改善低窪地區的渠網問題。她建議,為長遠解決內港水浸問題,建議當局可進一步落實以工代賑政策,加聘人員加快完成有關工程建設進度。並盡快展開由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一帶的防洪牆建設工程,從源頭做好防洪治水工作。

另外,亦有委員關注到電子消費卡的問題。委員區頴晞表示,計劃開始的首星期,部份商戶之貨品價格出現波動,個别超市被指刻意抬價,更被消委會從「誠信店」中除名,引起社會熱議。出現價格混亂,相關商戶固然責無旁貸,但他亦建議政府應加強巡查店舖的標價,與實際收銀系統內的價格是否一致,及定期公佈相關巡查結果,增加透明度,以保障消費者之權益。

委員何永康則指,消費券至今已使用超過一個月時間,但已有不少居民的額度已使用超過一半,甚至已經用光。他建議政府加快完成消費券的檢討工作,並將第二輪消費券提前至七月發放,使居民能盡早使用,藉此減低居民所面對的生活壓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