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平等地聆聽彼此——專訪《未境作業》編導團隊

 

排練場內,《未境作業》的演員圍圈而坐,準備互相分享個人經歷。「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編導說罷,一位澳門演員就站到圓中心開始用急速的節奏分享。《未境作業》編導莫倩婷、Michael Elber和Chris Weinheimer之後翻譯,一眾瑞士演員即時衝上前留心細聽。這段分享會是演出的一部分嗎?目前還不知道,再看看他們還分享了甚麼吧。

作業一:不斷聆聽 了解差異

《未境作業》編導莫倩婷(左)、Chris Weinheimer (中)和Michael Elber (右)

今次《未境作業》(The Never Ending Task)是石頭公社自2018年《世界和我怎麼樣》後再一次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的成員合作公演。不同的是,今次還有瑞士Theatre HORA的演員,以及也是來自瑞士的編導Michael Elber和Chris Weinheimer一同參與。

尚記得Theatre HORA也曾於2016年參與澳門國際藝術節,當時的演出是知名編舞家Jérôme Bel 與這歐洲著名藝團合作編排的《Disabled Theater》,以藝術展示每個人的多種可能,令人驚豔。今次《未境作業》又將是怎樣?與《世界和我怎麼樣》相似的是 ,《未》由具有不同身心障礙狀況的演員的分享創作而成。編導Chris Weinheimer解釋,作品名為Never Ending Task,一來因為創作是「不會完」,但最初是因為想到這世界有一個「永不會完」的「作業」,就是理解為何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樣、生活不一樣。「為何會有差異,然後我們可以怎樣聯繫,這是最初推動我們取這名字的原因。」

作業二:不為演員作主

莫倩婷認為,透過創作與其他人一起了解世界的另一邊是怎樣,這很有趣,「我想,我們是在尋找一種詩意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去分享和聆聽有意思的故事。當然,還有透過大家不同的創作,令人從新思考劇場是甚麼。」

但由演員分享故事,再將之變成演出,也許是今次編導團隊的另一個「作業」。「這『作業』是不去一開始就把一切定下來,」Michael Elber說,「我們不熟識他們,所以不會一開始就他們劇本,這樣我就沒可能了解他們。」Chris Weinheimer也指,這「作業」是要不斷經歷。「我們的『作業』就是接受挑戰,並慢慢認知我們不比他們更了解他們故事,我們也不比他們先知道他們嘗試告訴我們甚麼。不去控制他們、不由第一天就指示他們、不害怕失敗,這都需要時間和勇氣。」

就排練所見,編導非常尊重演員的創作,只是間中分享一些走台技巧。偶爾演員在台中央不知所措,編導傾向鼓勵演員,例如說:「你是故事的皇帝,之後故事要怎樣?」「我們不會為你解決問題。我們之後要怎辦?」。談到澳門今次演出的演員,Michael Elber認為這要分開一個個人去說。「人人都與別不同,例如這裡有『語速最快冠軍』、『盯眼看人世界冠軍』……他們都很有準備,每日的進展也很棒。」

但演員們分享了這麼多,究竟要怎樣取捨編排成為演出?這恐怕是今次編導的第三個「作業」。訪問這天仍屬演出還在創作中,故最後版本究竟如何還需拭目以待。但不論成品如何,這也許是一次機會,去聆聽不同人的真實心聲。

(此稿於17:54更新)

伸延閱讀:

身心障礙演員的未竟作業

http://bit.ly/2ri085n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