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澳門市民開始在街頭看見這些藝術作品。其中放在歐華利前地休憩區內,即舊法院外的街頭的《開心大頭》作品最惹爭議,加上時近鬼節,更被市民評為「恐怖」、「核突」、「個心離一離」等,作為主辦單位,為何會對一個放置在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如此缺乏時間和空間的考量?它想對市民傳遞的是什麼訊息?
(相片摘自「藝文薈澳」網頁http://www.artmacao.mo/2019/cn/)
根據官網,該作品為比利時東波西波(Benoit+Bo)這對當代視覺藝術組合所創作,東波/Bo來自中國,西波/Benoit來自法國。《開心大頭》使用了廣東佛山有名的大頭佛公仔這個傳統元素,結合流行商品愛用的PVC物料、瑩光色彩、晚上用LED營造廣告霓虹燈效果,這種藝術上的挪用手法(Appropriation)十分普遍,尤其在普普藝術(Pop Art)中被廣泛使用,然而,藝術家把中國民間元素弄得這樣誇張俗氣的用意是什麼,公仔臉上一直掛著僵硬笑臉發出可怖陰森的白光又是什麼意思,藝術家的用意我們無從得知,但在普普藝術中,這些故意使用媚俗手法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誇張挪用的作品自有其使命和一套語言,可能這個作品更適合的場地,是威尼斯人外面的金光大道或類似場所,現在放在這裡,雖然也鄰近商業中心,但似乎只產生了反效果,也減弱了作品要傳遞的訊息(如果有的話)。這種莫名其妙的安排,是一種缺乏藝術理解的錯置,如果說是為了與法院內同步進行的展覽配合的話,則更是主次不分,因為空間的選取才是對作品更重要的事,也是作品構成的重要部份。
根據論盡6月9日的報道:「藝文薈澳」由政府主導,邀請了多間博企、南光集團及外國駐港澳領事館參與。社會文化司早前曾表示,政府承擔總預算約為1,660萬澳門元,大型活動共計41項。活動盛大,大家亦踴躍表達意見。有本地藝術工作者直指,「澳門最具規模盛況空前藝文節慶」展示多是外地創作團隊的作品,本地有實力的藝術家很多都未有獲邀參展,亦就未能夠透過今次「規模空前」的藝文活動與外地的藝術家共同切磋交流,實在可惜也。(https://bit.ly/2mbwvjz)
報道指出「藝文薈澳」除了缺乏本地藝術家的參與(只有個位數藝術家獲賭場、政府邀請參展),其實官方不重視本地藝術家是一直以來的老問題,但就連這種對外宣傳的文化包裝行為,都造得如此拙劣、惡質,整個活動想向本地公眾、外地民眾呈現的澳門文化形象是什麼?是一堆奇怪錯置、語意不明、不知由誰挑選(沒有策展人?)及因何理由挑選出來的作品?是以賭場口味為出發所展示的當代藝術?
澳門沒有美術館,沒有任何當代藝術的大型展示場地,沒有劇場,沒有回應公眾長期文化需要,回歸二十年來政府在文化上的不作為和毫無建樹,這已經是富甲一方澳門的文化之恥,然而這個《藝文薈澳》卻使用了一千六百多萬公帑,由社會文化司指導、文化局和旅遊局主辦、教青局和高等教育局協辦,動用了如此多個政府部門和大筆公帑,卻淪落到要想看像樣一點當代藝術的澳門市民只能到賭場去,忍受惡劣品味的大堂和香精臭味,真是極大諷刺!不反對賭場多支持藝術,但支持的方式有好多種,怎樣做和如何做是政府應該去把關的,為什麼現在澳門人連看一件好一點的作品都只能入賭場?!
政府騎刼了街頭,騎刼了藝術觀念,把與澳門無關、無法代表澳門的作品放在最顯眼的街頭,然後大言不慚地宣揚這是「澳門最具規模盛況空前藝文節慶」,身為澳門市民,只感覺無比羞愧,所謂「藝文薈澳」,只是把一些本來就是年度活動的項目歸納一起,根本毫無新意,更甚,在任何一篇策展文章或官方新聞稿中,都讀不到政府有半點對澳門文化底蘊的清楚認知,沒有對澳門文化發展展現絲毫的承擔和一點尊重,卻只看到社文司司長帶頭把詮釋澳門文化的話語權塞進財閥手中,這是最令人憤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