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遺會180度轉軚 不建議評定荔枝碗船廠 甄慶悅:文化局立場不明 欠缺魄力

文化遺產委員會第三次平常全體會議

對於荔枝碗船廠片區「被評定會不利活化」一說,傳新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直言是本末倒置,又批評,文化局在保育上立場不明,欠缺魄力,認為現時是考驗文化局魄力的時候。

甄慶悅表示,文遺會就荔枝碗評定首次開會時,不少委員都支持評定,現時文遺會180度轉軚,令社會很愕然。「可以改變立場,但改變立場必須要有很詳細的理由,很有力的說法、理據,去支持你改變立場。」他批評「評定不利活化」一說是本末倒置。「文化局和文遺會正正是要扭轉不良意識,但偏偏他們現在正這樣做。」直言文化局與文遺會失職,又表示,如果不評定的理由單是「不利活化」,自己不會接受,也相信公眾不會接受。「如果用這套原則,澳門基本上所有文物都唔需要保育。」

他表示,現時公眾意見清晰,而保育與活化應該平衡,「但當中的平衡不是50比50,而是有優先次序,有先有後。當然是先保育,後活化。」又舉例指,大三巴與燈塔是「原汁原味」保留,而鄭家大屋亦動用了大筆公帑保育下來,「適當再加點活動,甚至有文創產品賣。」「每個個案中,保育與活化比例不同,正正是通過事實證明,保育與活化並無抵觸。」

他批評,文化局應是文化保育的先驅,但現時的立場不明確,又指,在《文遺法》生效前,文化局亦曾相當強勢地修好鄭家大屋、中西藥局等,有新《文遺法》是因為過往的法律不夠力,故希望立新法保護文物,「給文化局一把尚方寶劍。理論上他的權限是多了。但現在反而進退失據。」

甄慶悅認為,文化局首要做的是文化承傳,然後推廣,而推廣亦包含了活化。他表示,在西方國家,如有建築物被列為文化遺產會覺得自豪,並盡力保護,但現時澳門剛剛相反,將文物視為負累,覺得如被評為文物就不可以發展,建築物等如被判死刑。「這出發點已經唔啱。」他指出,文化局的角色應要通過政策,以身作則,去改變這社會氛圍,文遺會作為法定諮詢組織,亦分擔此功能,好好保存文物,通過活化令它發光發熱。「好遺憾地,今次荔枝碗評定的發展,它們做不到這角色,而且踩多咗一腳。」

他表示,現在正正是考驗文化局魄力的時候。「文遺會180度轉軚,但跟民意完全相反,政府是決定性一票。到底你投邊一票?投社會一票?還是文遺會一票?這很關鍵。你投邊一票都好,必須要正正式式企出來交代原因、理據。」

他又批評,文化局表示是因為不想傳媒有偏頗,及為保障委員發言受到尊重,所以文遺會閉門開會的說法,「唔通佢發新聞稿就唔偏頗,傳媒報道就偏頗?這些是原則性問題。」「這些說話不應出自官員正式咁講。你當傳媒係乜嘢呢?」

donation-ad

傳新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