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價值──「澳門細蟻」值幾錢?

澳門細蟻。

澳門細蟻。

最近「澳門細蟻」的發現引起了關注,其實一個新物種的發現到底意義何在呢?我們這一期就來探討一下生態系統的價值,以及生物多樣性為何重要。

近來,「澳門細蟻」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水泥城市的澳門居然還有未被認識的物種,對於日常生活忙忙碌碌又遠離自然的都市人是一種衝擊。但是一隻小小的螞蟻為何那麼重要?可能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難怪官方也未重視此次的發現。

如果讓你給空氣、陽光、樹木、蜜蜂、澳門細蟻標個價格,也許你會回答:「痴線,這些是無價的。」無價的,是珍貴到不能用價值來呈現。這個回答看似理所當然,可是現實中我們真的是這樣對待這些自然之物嗎?

EGO和ECO的分別。

EGO和ECO的分別。

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在漫長的時空裡一直免費的享用着大自然的饋贈,大家一起盡情呼吸著空氣,飲用着天然的泉水,採集植物的果實,獵取森林的動物。然後,由於各地物產的不同,人類開始以物易物。直到交換活動變得越來越頻密之後,貨幣應運而生,人類社會進入商品社會。如今,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可以經由購買獲得,甚至將來清潔空氣都可以買賣。只是,現在的定價是否真實反映了物品的價值呢?

飲用水廣泛商品化的歷史還不久遠,不過你應當已經十分習慣花兩三塊錢買瓶水。但是,如果我們把瓶裝水的生產過程看一遍:從石油工業開始,先生產膠樽;再在水源地取水,用燃燒汽油的車運送到工廠;再由電力驅動的機器裝到容器裡;使用機器、包裝成品的是領薪水的工人;然後一箱箱再被運送到世界各地的超市、便利商店。這期間耗費的人力物力能源真的只值兩三塊嗎?這當中沒有被列入企業生產成本的還有:其生產過程釋放的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喝完之後容器的處理成本。所以,一瓶水的價值其實被嚴重低估了,如果能將這些都計入到企業的生產成本中,或許瓶裝水就沒有生產的必要了。類似的,還有幾塊錢一包的紙巾,是不是也沒有把砍伐森林帶來的一系列損失計入成本呢?並非鼓勵提高紙巾的價格,而是一些木頭來源不可持續的紙製品價格的低廉可能來自於忽略了生態損失的成本。(你看郊區那些為造紙而種植的樹林就知道了。)

我們的確還不擅長把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納入到我們的經濟體系中來。我們將自然界的贈予從生 態系統中抽離出來,單獨計算它們的價值,而沒有評估將其從自然整體中抽離出來對整個生態系統

造成的損失。例如,通過評估出海捕撈付出的人力物力以t及市場的供需狀況來給一條魚定價,卻沒有考慮這條魚從海裡出來之後,它在食物鏈上所引起的破壞。

生物多樣型是食物鏈穩定的重要條件。

生物多樣型是食物鏈穩定的重要條件。© The Great Basin Ecosystem

事實上,一個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的價值如果換算成人類的貨幣是驚人的。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羅伯特博士,他所計算出來的全球生態系統服務一年的價值約33兆美元,是當年(1997)GDP總額的2倍。加拿大堪培拉市種植了40萬棵樹而提升了大氣的品質,節省了6700萬美元的空調能源成本;在瑞士,由於受蜜蜂授粉,一年內可以貢獻出相當於2億1300萬美元的農作物;在不完善的規制下進行的商業性漁業競爭,與能夠永續的漁業,二者收益相比之下每年損失500億;中國98年的長江洪水除了天災,還因為「過度砍伐上游的樹木」的人禍,政府評估之後提出「以抑制洪水等問題作為考量的話,樹木存在的價值比起砍伐木材使用的價值還要高出3倍」等等⋯⋯(資料來源:枝廣淳子《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與人造商品比起來,生態系服務有很多是眼睛看不到的,因此人們輕視自然成本,並導致做出會損及生態系統的商業決定。

生態系統的價值如此龐大,就算不是出於直覺,而是用城市人熟悉的經濟語言,也是值得用最大的力量保持其健康。一個越健康的生態系統,通常是物種越豐富的生態系統,因為哪怕某個物種減少或消失,也還能找到其他替代的物種,使得生態係統生生不息。中華白海豚為何要保育,「澳門細蟻」的發現為何重要,都是因為任何一個物種是構成我們生態係統重要的一環。如果一個物種在地球上消失,它將不會再回來,也意味著生態多樣性又少了一樣。

那你說,「澳門細蟻」值幾錢?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