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別主流化 由生活細節開始 蘇嘉豪:澳門仍處初階

2018-03-09 性別平權 你我有份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5510

時間:2018年03月10日 13:13

性別平權是人權的一部分。早於1995年,聯合國就採納了「性別主流化」為達致兩性平等的全球性重要策略。

何謂「性別主流化」?據聯合國解釋,「性別主流化」是指在法例、政策和計劃的所有範疇和層面中,納入性別觀點及需要,在設計、實施、監察和評估所有法例、政策和計劃時,考慮到女性和男性所關注的事宜和經驗。通過這個顧及性別觀點的決策過程,性別主流化確保女性和男性可以公平合理地取得和享有社會的資源和機會,從而促進婦女發展,達致兩性平等。

環觀澳門的政治環境,不但女性立法會議員佔少數(女性官委議員數目更是零),社諮委或多個政府諮詢團體的女性亦是少數。根據每五年調查一次的《婦女現況報告》,2012年本澳有參加社團的婦女中,僅3.8%有參與政治團體;認同及十分認同「男性在政治及社會事務上有更強的分析能力 」的共有47.7%(8.4%表示沒意見)。

立法會直選議員蘇嘉豪坦言,有女性參政不代表就女性已平權。又指出,參與社會的性別比例應要平衡,不能太壓倒性,但即使平衡了,也要仔細觀察,排除「女性一定會爭取女性議題,男性一定不會」的想法。「究竟她是否以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問題?還是依然以一種男性角度去爬升到這位置,甚至需要以男性角度去駕馭其他勢力?這些就是現在出現的問題。」

性別平權 由生活細節開始

他指,官員亦應要有性別主流的意識,「但暫時沒甚麼印象有哪個官員有提及這方面。」而澳門現時的性別政策、性別主流化仍處於初階,「這幾年可能多了性別議題出現,如母乳餵哺。你要我立刻說,也只是想起這個政策,其他的講都未必很多人講,做也沒有很多具體政策支持。」

性別是否平權,也許是從生活上的細節最能體現。蘇嘉豪舉例指,雖然澳門性騷擾罪已經立法,但氣氛仍待變得更友善。「先不論身體接觸的問題。不論是男是女,要引用這條文去檢舉時,會有甚麼遭遇?旁人的看法是怎樣?包括最親的人?警方的眼光等。這些都是營造友善環境方面要考慮的,不單是有法律或政策就足夠。」而反觀台灣的反性騷擾已成功進入大家的生活。「例如巴士上有噹噹,到處都會貼禁止性騷擾在巴士上。」「它的意涵是,希望將這些訊號放入你生活中,是生活一部分,形成一個道德的共識。這是就是有法律,亦有倡導的政策。其實澳門真的沒做到。」

男女平等 仔由誰湊?

蘇嘉豪又認為,現時提到女性的勞工權益,多會提到較少加班,更好兼顧家務工作等,「這亦是非常落伍的性別觀念,仍然不否認家務一定是女性去做。」「家務性別分工,是世界很普遍的倡議。在家庭友善政策中,怎樣令男生都合理分工,湊仔由男性分擔。」他指,普遍而言,父母親都可回家做家務或照顧的工作,長遠令家庭更健康發展,親子關係更好。「這些沒法有短期量化成經濟數字去看,所以政府一定沒有這些概念,只會看到多了侍產假即少了人力資源,要請外勞。永遠看這些咁表面的,這些話題也在澳門社會這十年廿年不斷重覆,令人頗納悶。」

性別多元 倡開放選擇

他又提到,現時世界的討論已不只是兩性平等,而是性別平等、平權,「因為性別已不只是兩性咁簡單,還有LGBT,還有生理和心理性別。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概念,但似乎在澳門,很多政策的公共討論都聽不到這些。」

蘇嘉豪舉例指,廁所其實是性別議題中常被提到。「不只是男廁女廁。香港陸陸續續都有些不分性別的廁所。」「這幫助了多元性別,生理是男性,心理是女性都會面對着這樣的問題。去廁所有很多不同的污名,應要怎樣去選擇?這是給他們多一個選擇,讓性別環境更友善。」

他認為,如要推動平權,政府要從最根本去承認,性別不只兩種。「這從很多大大小小的政策去着手,從最根本的身份,如證件,是否真的只有兩種性別?或有需要呈現是甚麼性別?除在統計上有幫助,出境入境跟性別有何關係?這些是否需要檢討,是否照顧到一些不同的性別?」

「社會開放是要令這些群體的人,例如組織上可更活躍,政府可跟他們有更多對話,從而了解他們在這刻板的性別環境中面對的苦況或困境。這些困境其實不需要政府投放很多資源才可以處理。有些真是多劃一格,如無性別廁所,關鍵是有這種意識,及希望有越來越多人做這些倡導。」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